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30日電(記者杜剛、劉兵)新疆哈薩克族婦女賈依娜爾到了50歲,,掌握一項新技能——河南安繡,。不同于祖輩們把哈薩克刺繡作為家庭裝飾和喜事禮儀之用,她的刺繡賣到了河南,、北京,、上海等地,“織就”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賈依娜爾家住天山東部腳下,,哈密市巴里坤縣薩爾喬克鄉(xiāng)蘇吉東村。走進她家,,如同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繡品世界,,被褥、掛毯,、坐墊等都有哈薩克刺繡,。
在當?shù)兀_克族女性從小就有學習刺繡的傳統(tǒng),,刺繡甚至是女性擇偶時的重要“籌碼”之一,。嫁娶時,,漂亮的地毯會為主人增色不少。但長期以來,,哈薩克族傳統(tǒng)刺繡多適于家用,,距離市場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賈依娜爾和同伴們守著好手藝,,卻賣不到好價格,。
為此,對口援建哈密市的河南省,,聯(lián)系河南安繡文化產(chǎn)業(yè)有限公司,,培訓巴里坤縣的女性,并提供原材料和工具,,以訂單式計件支付加工工資,。
賈依娜爾和同村的40名婦女于去年7月份參加了為期40天的培訓?!昂茈y,,針太小,線太細,,年紀大了,,眼睛也費勁,但想著工資可以,,便堅持了下來,。”她說,,傳統(tǒng)哈薩克族刺繡,,繡針像錐子,易操作,,圖案粗獷,,花朵、花枝,、馬頭等是主要元素,。而河南安繡,,繡針比普通的繡花針還要小,,需要用比頭發(fā)絲還細的線呈現(xiàn)出細節(jié)。
去年7月份以來,,賈依娜爾共繡了5幅刺繡,,每幅長40厘米、寬30厘米,,每幅報酬400元,。如今,,蘇吉東村有20名左右的婦女通過安繡增加了收入。不同于傳統(tǒng)安繡,,哈薩克族繡娘的安繡,,更多表現(xiàn)出新疆特色,湛藍天空下,,一支駝隊正在穿越金色大漠,,似乎傳出絲綢之路上悠揚的駝鈴聲。
賈依娜爾還不滿足自己的技藝,,目標是繡出更精美更大的作品,,讓更多人知道哈薩克族繡娘?!?2萬元的富民安居房,,政府補貼了9萬元,后面的日子,,需要自己努力,。”她說,。
巴里坤縣婦聯(lián)主席阿娜古麗介紹,,巴里坤縣脫貧攻堅戰(zhàn)已進入鞏固提升階段,激發(fā)婦女致富潛力可以有效鞏固扶貧成果,。今后,,當?shù)貙⒅鸩綌U大培訓規(guī)模,努力實現(xiàn)一村一品的產(chǎn)業(yè)布局,,讓河南和新疆的地域文化得以更深層次融合,。
【我從基層來】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咪依嚕民族服飾制品專業(yè)合作社社長羅珺代表: 民族刺繡讓人們記住鄉(xiāng)愁 “我一個拿繡花針的繡娘,,能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