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阜陽6月5日消息(記者徐鵬 王利)三個月前,,在上海工作生活12年的王曉林,,回到老家安徽阜陽,開始扮演起一個全新角色——“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者”,。阜陽、上海,,兩座相距1300多里的城市,,在王曉林的而立之年激蕩出層層漣漪,串聯起她所有關于“家”的回憶,。
在皖北腹地深處的阜陽市伍明鎮(zhèn),,有一片1000多平米的全新廠房,。在這里,通過一道道工序,,將面料,、輔料加工完成一件件衣物。打包完畢,,會第一時間從這片鄉(xiāng)野發(fā)至上??倧S,最終經過多輪檢驗,,出口到大洋彼岸的美國,。
這家名為阜陽眾宏制衣有限公司的服裝廠,,幫助當地40多名村民找到了發(fā)揮能力的平臺,,也圓了當地人多年來“足不出戶”解決就業(yè)的夢想?!?/p>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從上海回來投資辦廠的公司負責人王曉林,?!?/p>
當記者來到位于鄉(xiāng)鎮(zhèn)公路旁的服裝加工廠,第一次見到穿著時尚,、年輕靚麗的負責人王曉林時,,總覺得這位“上海老板”似乎與這兒顯得不太“搭調”。但王曉林的一番肺腑之言,,讓所有人明白了縈繞在她心頭十余年的,,屬于“兩個家”的情結。
王曉林正在指導員工制衣(右)
2004年,,為了供弟弟讀書,,剛剛初中畢業(yè)的阜陽人王曉林決定放棄學業(yè),跟著姐姐去到浙江紹興的一家服裝廠上班,。彼時,,初入社會的王曉林對一切都感到陌生,一個半月的學習后,,才正式轉正,。就這樣,樣衣,、裁剪,、縫紉……自那時起,她每天16個小時都要呆在廠里,。
2006年,,在外闖蕩兩年多的王曉林,,經朋友介紹來到專做外貿生意的上海眾宏制衣有限公司,這一干就是10年,。直到2015年一名股東要退出股份,,王曉林拿出打工多年及家人支持的40多萬元,買下了30%的股份,,成為了公司副經理,。天道酬勤,她終在上海扎下腳跟,,并成家生子,。
王曉林正在指導員工制衣(右)
“在上海這么多年,我感覺愿意留在那里的原因有很多,,那真是燈火輝煌,、高樓林立的大城市,城市水電等各項基礎設施很便利,,人們的素質也很高,?!笨墒?,話雖如此,一顆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心,,卻讓她難以丟下一份對家的牽掛,,“畢竟,這里才是我的故鄉(xiāng),?!薄?/p>
今年回老家過年,王曉林看到家鄉(xiāng)舊貌換新顏,,“以前鄉(xiāng)間泥濘不堪的小路,,修成平整的水泥路;以前破舊的房屋,,也都造成寬敞明亮的樓房,。美麗鄉(xiāng)村新建設,路通了,,家家戶戶的自來水也有了,。”正是王曉林所描述的這些變化,,讓她萌生了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
2018年3月15日,阜陽分廠正式開工,??紤]到有些員工在外面打過工,,做過服裝,但還有很多從未做過服裝,,她還特地從上海帶回兩位師傅,,幫助老鄉(xiāng)們學習技藝,更好地融入全新的工作,?!?/p>
衣錦還鄉(xiāng)也好,榮歸故里也罷,,如今,,王曉林不僅在這里放下了自己的那一份鄉(xiāng)愁,也為身處基層的家鄉(xiāng)人搭建了一個煥然一新的生存平臺,?!?/p>
雖然王曉林也說,離家十余載,,作為一個“新上海人”剛回來那會,,也會有種種不適;但骨子里終究流淌的還是潁州大地的熱血,,她很快便找回了久違的“老阜陽人”的感覺,。不僅如此,王曉林早已和愛人定下計劃,,今后不僅會把總廠開到家鄉(xiāng)來,,還會把孩子帶回家鄉(xiāng)生活、學習,,把那份“家”的情感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