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6月12日電 題:讓“飯老師”心疼的山村孩子
新華社記者范帆
2018年5月22日 天氣晴 星期二
只要站在三灣鄉(xiāng)政府的大院里,,就能聽見隔壁三灣學校清脆悅耳的上下課鈴聲和校園廣播站播放的歌曲,,這給平日里安安靜靜的三灣鄉(xiāng)增添了一絲動感,。為了了解當下農村教育的情況,,我和三灣學校的尹志民校長約好,今天下午到學校里走走看看,。
尹校長告訴我,整個三灣鄉(xiāng)的適齡兒童有近600名,但是大部分孩子都跟隨務工的父母外出,,使得鄉(xiāng)里這所唯一的學校生源嚴重流失:小學初中加起來一共9個年級,而目前全校只有86名學生,。一個教室就是一個年級,,有的教室只放置了三排桌椅,因此顯得空蕩蕩的,。
“但這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在尹校長看來,,外面有著更好的教育資源,,因此家長普遍愿意帶孩子們到縣里或者在外就讀,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避免因外出務工導致的家庭教育缺位,。“我們要給這群留下來的孩子最好的教育保障,,不能讓他們在教育上掉隊,。”尹校長說,。
“因為家里離學校太遠,,或者只有老人在家不方便接送,我們這里還有7位小學生在學校里寄宿,,年紀最小的今年才7歲,。”當聽到校長這樣說時,,我感到詫異,。
正是在父母懷里撒嬌打鬧的年紀,他們卻要遠離父母,,獨自照顧自己的衣食起居,,他們會洗衣服嗎?他們生病了怎么辦,?他們會想家嗎,?我的腦子里突然冒出了一大串問題,迫不及待地想要在他們身上尋找答案,。
校長把我領到這群孩子身邊時,,他們正在打乒乓球,。下課以后,他們的同學陸續(xù)被家長接回家,,距離吃晚飯還有一節(jié)課的時間,,他們只能在操場上玩耍。好在現在學校有足夠多的“娛樂項目”,,一些運動器材,、幾本課外書、一塊可以追逐打鬧的操場,,就足以填滿他們的課余時光,。盡管他們的世界里沒有游樂場,也沒有手機和電腦,,但依然能夠聽見他們爽朗的笑聲回蕩在校園里,。
“現在學校的硬件設施已經改善很多了?!弊咴谛落伈痪玫乃苣z跑道上,校長指著眼前的建筑告訴我,,這棟是專門的功能樓,,實驗室、圖書室,、微機房一應俱全,,如今每個教室也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和城里的學校相差無幾,。
陌生人突然闖入,,孩子們卻絲毫沒有我預想中的膽怯和害怕,反而就像是見到了一個久別重逢的小伙伴,,邀請我一起打乒乓球,,在我面前相互“告黑狀”,眉目間寫滿了天真和無邪,。
“老師,,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姓范,你們就叫我范老師吧,?!?/p>
“飯老師,是吃飯的飯嗎,?”
和我打趣的小朋友叫練小杰,,他便是那位年僅7歲的寄宿生,他的回答引來了一陣歡笑聲,。從小就開始集體生活,,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還讓他們懂得如何跟同伴、甚至和陌生人相處,,相比之下,,他們要比同齡的孩子成熟得多。
到了晚飯時間,,孩子們放下手里的球拍,,往食堂跑去。因為有了統(tǒng)一的營養(yǎng)餐,,學校里的伙食不差,,每頓飯都能保證一葷一素,食堂阿姨會把準備好的營養(yǎng)餐打在碗里,,孩子們拿起飯盒,,圍坐在操場前的臺階上,邊吃邊鬧騰,。
飯后孩子們要自己洗碗,。練小杰的個頭矮,只比水池高出一個腦袋的高度,,得踮起腳尖才能勉強夠得著水龍頭,,盡管洗起碗來沒有身邊的哥哥姐姐的動作那么自如,但還是有模有樣,。站在他的身后,,我心里默默地為他點了個贊。
學校讓這群不能回家的孩子們在教室里自習,,不用老師守著,,他們也會安靜坐在位置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四年級的李浩杰喜歡看軍事類的課外書,,他說自己長大了想成為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李浩杰的同班同學張文玲喜歡畫畫,她正在用水彩筆給剛畫好的房子上色,;張文玲的哥哥張文斌則坐在位置上,,照料自己從地里挖的多肉植物……在他們眼里,生活一點也不乏味和單調,,和他們在一起,,我也被他們的歡樂所感染。
下課后,,我跟著他們一起回到了寢室,。五人一間的寢室里雖不算亮堂,卻也干凈整潔,,從擺放整齊的鞋子和折疊規(guī)整的被褥可以看出,,他們每天都會整理內務,。突然,四年級的曾輝把燈關了,,拉著我來到窗臺,,打開手電筒照向天空,寢室里其他的小朋友也都圍了過來,,一個個都把腦袋探出了窗外,,眼睛望著光束指引的方向。
“飯老師,,你見過UFO嗎,?我們用手電筒發(fā)現過UFO哦!”曾輝用非常正經的口吻,,向我炫耀他們的“探索發(fā)現”,,孩子們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就像這一束光亮,在黑夜里顯得彌足珍貴,。
當然,,他們的思念和情愫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被喚醒,白天這么多同伴聚在一起時的歡樂,,并不能消弭他們心中的思緒,。離開寢室前,我偷偷問張文玲,,“晚上躺在床上會不會想家呢?”
“當然會啊,,想家也只能熬到禮拜五,,等爸爸來接我咯?!?/p>
小姑娘輕描淡寫的話又讓我陷入了沉思,。他們身上展現出的與年齡不符的懂事和乖巧,讓我在欽佩的同時,,更多了一絲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