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7月9日電(記者劉良恒)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革命老區(qū)湖南瀏陽,,涌現(xiàn)了許多革命志士,,第一任瀏陽縣委書記潘心元就是其中的一員,。
潘心元,,又名潘心源,,1903年1月24日出生在湖南瀏陽縣豐裕伍佳渡(今瀏陽市永安鎮(zhèn)豐裕社區(qū)),。潘心元自小思想活躍,,1921年夏,,他考入長沙市岳云中學,,與田波揚等同鄉(xiāng)創(chuàng)辦“瀏北新民社”,出版《新民》社刊,,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92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底,,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派潘心元到瀏陽,,以小學教師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工作,,協(xié)助夏明翰建立瀏陽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1926年10月,潘心元主持召開中共瀏陽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建立中共瀏陽縣委,,任書記。1927年2月,,組織農民武裝,,建立瀏陽工農義勇隊,任黨代表,。同年四五月間,,潘心元出席在武漢召開的黨的五大,支持毛澤東等提出的武裝工農的主張,。
1927年5月21日,,馬日事變發(fā)生,湖南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潘心元對妻子說:“我的頭是鋼鑄鐵澆的,,對革命是至死不移的,。”“革命不成功,,我是誓不罷休的,。”
馬日事變發(fā)生后,,潘心元率領近萬名瀏陽農軍參加圍攻長沙的斗爭,。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出席了毛澤東在安源召開的秋收起義軍事會議,,被任命為工農革命軍第三團黨代表,。在陪同毛澤東指揮秋收起義途中路遇國民黨地方武裝,他機智勇敢地掩護毛澤東脫險,。
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后,,潘心元留在平江、瀏陽,、醴陵地區(qū)組建游擊隊,,與平瀏醴特委書記夏明翰一起組織開展游擊斗爭。1928年,,任湘東特委副書記,,帶領游擊隊支持彭德懷等領導的平江起義。同年冬,,他任湖南省委委員,、農民部部長。
1929年,,潘心元任中央巡視員,,到湘贛紅軍中傳達黨的六大精神。1930年2月當選為紅四,、五,、六軍總前委常委,曾任紅三軍代理政委,、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委員,,參加了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之戰(zhàn)。期間,,他多次往來于上海與蘇區(qū)之間,,傳達黨中央指示,向中央報告秋收起義和紅軍斗爭的情況,。
1930年8月,,潘心元赴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提交了《巡視湘鄂贛三省紅軍之報告》。同年9月,,由周恩來安排,,潘心元赴浙南地區(qū)巡視黨務工作和軍事工作,同時任浙南紅十三軍政委,。1930年12月,,因叛徒出賣,潘心元在浙江省玉環(huán)縣被捕,,英勇不屈,,壯烈犧牲,年僅27歲,。
瀏陽市黨史辦主任羅業(yè)永告訴記者,直到20世紀80年代,,潘家后人和浙江當?shù)卣糯_認玉環(huán)縣苔山島上的潘姓烈士墓就是潘心元的墓,,這時距他犧牲已經50多年了。
羅業(yè)永說,,潘心元犧牲近90年,,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沖淡不了他的偉大功績和革命精神,,更沖淡不了人們對他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