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7月20日電 題:長江源村話長江
新華社記者馬千里 駱曉飛 趙雅芳
草原管護(hù)員鬧布桑周,,搬離長江源頭已10多年,,“人搬下來了,心還在山上,?!?/p>
“經(jīng)常回山上看看,,每次回去都要在沱沱河邊靜靜地待一會兒,。”抿一口酥油茶,,鬧布桑周口中有關(guān)“山上”的故事像流水一樣舒暢,、自然而真切。
“山上是我們昔日的家園,也是長江的源頭,。我們搬下來十幾年,,山上的草長得好了,水也更干凈了,。我們的搬遷是值得的,。”鬧布桑周說,。
鬧布桑周說的“山上”,,是他出生和長大的地方——唐古拉山鎮(zhèn),今年44歲的他,,30歲以前都在那里度過,。
唐古拉山鎮(zhèn)是長江源頭所在。由于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受超載放牧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生態(tài)曾經(jīng)退化,。過去,,這里的牧民群眾生活艱苦。
2004年11月,,響應(yīng)國家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hù)政策,,包括鬧布桑周一家在內(nèi)的長江源頭7個村128戶牧民,離開了世代生活的草原,,搬遷到了青海省格爾木市郊,,從此,他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新家園——長江源村,。
如今,,走進(jìn)長江源村藏式風(fēng)格的大門,干凈寬闊的村道,、紅頂白墻的院落映入眼簾,。在村里的廣場上,村民們時常圍在一起談天說笑,,非常熱鬧,。
“取名長江源村,既有來自長江源頭的意思,,也寓飲水思源之意,。”長江源村駐村第一書記秦大云介紹,,目前,,長江源村共有245戶,、568名村民。
65歲的長江源村的老支書更尕南杰是當(dāng)年響應(yīng)搬遷的第一人,。他在長江源頭過了大半輩子的游牧生活,,目睹了過度放牧帶來的草原退化,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困難生活,,也親身見證了搬遷后城市便利的交通,、醫(yī)療、教育條件給牧民生活帶來的變化,。說起10多年前的“背井離鄉(xiāng)”,,他不但不后悔,反倒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