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5日電 題:“90后”全國人大代表崔久秀: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邊疆
新華社記者顧煜,、段敏夫
立秋之后,,地處帕米爾高原腳下的新疆喀什地區(qū)疏附縣迎來豐收季,家家戶戶的葡萄藤上掛滿了果實,。葡萄架下,扎著丸子頭,、身著襯衣的崔久秀,,活潑不失干練,用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與當?shù)厝罕娨煌窒碇S收的喜悅,。
“青年當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xiāng),。”這是崔久秀常說的一句話,。今年25歲的她是疏附縣托克扎克鎮(zhèn)黨委委員,、薩依巴格社區(qū)第一書記。2014年大學畢業(yè)后,,為了“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崔久秀選擇了新疆,開啟了這個“90后”山東姑娘的支邊生活,。
“青春易逝,,必須做點有意義的事情?!被貞洰敵鯖Q定來新疆工作時的情景,,她笑著說,雖然父母反對,,親朋不解,,“但如果讓我再次選擇,依舊會是同一個答案,。”
一粒種子,,生根發(fā)芽總是要穿透重重阻礙,。從一望無際的大海邊來到黃沙漫漫的南疆,,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語言溝通不暢、飲食不習慣……突如其來的陌生感讓當時只有21歲的崔久秀有些難以招架,。
“兒行千里母擔憂,,我離家都快萬里了,想家是無法避免的,?!泵慨敽透改复螂娫?,思鄉(xiāng)之情總是難以抑制,,愛笑的她,有時也會忍不住一個人躲起來大哭一場,,“雖然我很堅強,,但也有愛哭的一面,這是一種調(diào)節(jié)方式,?!?/p>
為了適應(yīng)在新疆的生活,崔久秀主動學習維吾爾語,,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能用維吾爾語和居民流利交流,無論走在社區(qū)的哪個角落,,總會被熱情的招呼聲包圍,。
“剛開始畢竟年輕,大家還有點兒擔心我工作干不好,,不過慢慢就越來越信任我了,。”崔久秀任社區(qū)第一書記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給每戶居民發(fā)一個信封,,上面寫著她的姓名、職務(wù)和電話號碼,,并且告訴大家有什么意見,、建議,可以寫下來,,塞進信封交給她,。
> 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8月15日電(見習記者 李虹靜)8月15日,“千年韻·萬象河”大運河文化之旅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市通州區(qū)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