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0月17日電? 題:黃河源頭第一縣:太陽光里的脫貧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王金金 張大川
10月中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已經下了多場大雪,。清晨,在瑪多縣瑪查理鄉(xiāng)瑪查理村,牧民周旦家房頂?shù)?strong class="kw">光伏板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耀眼的光芒,。
“天一亮,收入就有了,?!敝艿┑钠拮佣斫鹱楷斀涍^一番收拾后,打開了家里的液晶電視機,,一邊干活一邊觀看喜愛的藏語節(jié)目,。
有著“黃河源頭第一縣”的瑪多縣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一年中有11個月都處在冬季,,是現(xiàn)今人類生存環(huán)境最惡劣的地區(qū)之一。
談及過去的日子,,周旦的女兒久措打趣道:“我的爸爸會做酥油燈,,我也會一點兒?!眱赡昵?,瑪多縣的居民用電還依賴著附近的小水電站,斷電,、停電成了牧民們的“家常便飯”,。
“以前在草原上住帳房,照明靠酥油燈,,做飯取暖靠牛糞,,搬到這兒之后第一次接觸到電,電真是個好東西,!”周旦說,,不過經常停電特別煩人,到了冬天有時甚至一兩個月都用不上電,。
2016年9月5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果洛聯(lián)網工程竣工,瑪多縣終于接入穩(wěn)定可靠的大電網,。在這個離天很近的小縣城,,穩(wěn)定的電流通過凌空架設的輸電線進入牧民家中,,“好像是從天而降的幸福”,,牧民們這樣形容當時的激動心情,。
瑪多縣扎陵湖鄉(xiāng)瑪拉驛村貧困戶尼瑪才讓自身患有疾病、聽力下降,,母親年邁失明,、弟弟常年患病臥床,尼瑪才讓全家靠政府每年補貼的一萬元生活,。
尼瑪才讓看到記者指向他家屋頂?shù)墓夥搴?,露出了笑容。2012年時尼瑪才讓家裝上了光伏板,,光伏板發(fā)電僅用于自家使用,,光伏板發(fā)電量有限,自己還要交電費,。
新華社西寧10月13日電(記者王金金 駱曉飛)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援建的瑪多4.4兆瓦光伏扶貧聯(lián)村電站12日正式并網發(fā)電,該電站是目前我國海拔最高的光伏扶貧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