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阿斯哈提,今年28歲,。這位“90后”最大的苦惱,,是山里沒有手機信號,沒有互聯(lián)網,,他想發(fā)一條微信給新婚的妻子,,都是奢望。
這位“90后”也向往大城市,,卻選擇留在牧區(qū),,他說:“我一閉上眼睛,腦海中全是牧民企盼的神情,?!?/p>
巡診路上,面對壯闊的山川美景,,阿斯哈提從不拍照,,他生怕被家人發(fā)現(xiàn)這里的艱險。家人并不知道,,阿斯哈提出一趟診,,要翻越3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要6次蹚過冰河,,他腳下的路最窄處只有一張A4紙寬,。
走在這樣的巡診路上,我和同事意識到,,女記者也好,,女醫(yī)生也罷,,女人到了山里都成了“女漢子”。
她叫張紅英,,是牧區(qū)醫(yī)療隊唯一的女醫(yī)生,,她是個漢族人,卻能講一口流利的哈薩克語,,能在一尺寬的山路上策馬揚鞭,,面不改色。
張紅英告訴我,,13年前,,她生下女兒5個月,一位孕婦深夜里難產,,她就讓丈夫騎馬馱著自己,,抱著嬰兒去給牧民接生。
后來女兒長大了,,但1年365天,,張紅英有300多天見不到孩子。難得相聚時,,女兒隔幾分鐘叫一聲“媽媽”,,她問怎么了,女兒說:“我太久沒叫媽媽了,,我想多叫您幾聲,。”
“女漢子”說到這里,,眼圈紅了,,她告訴我,從那以后,,她進山路上格外小心,,生怕出現(xiàn)一點意外。因為,,兩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女兒已經失去爸爸,她不能讓孩子再沒有媽媽,。
但是,,讓張紅英欣慰的是,伴隨多年的巡診,,牧區(qū)孕婦告別了原始的自然分娩,,生育死亡率大幅降低。她,還親手接生了30多個健康的寶寶,,牧民送給她一個美麗的稱號——“臍帶媽媽”。
10天馬背顛簸,,我和同事隨醫(yī)生走訪近百戶牧民,,發(fā)放藥品600多件。這是醫(yī)療隊40年來第一次帶記者出診,,也是我第一次在馬背上采訪,。
普京同女警騎馬 在國際婦女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普京7日到俄內務部莫斯科市內務總局警察第一作戰(zhàn)團參觀,并與女警官們在莫斯科的一處騎警訓練場一同騎馬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