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22日電 題:新疆七角井:最后一戶人家守護荒漠林23載
新華社記者孫哲,、阿曼
新疆東天山腳下,,呼嘯的寒風將木門敲打得陣陣作響。吃過早飯,,護林員羅玉兄與丈夫趙金閃穿好衣物,,便扶起摩托車駛出七角井村口。
倒塌的院墻,、枯死的白楊,、只剩殘缺桌椅的教室……人居生活的痕跡四處可見,一路卻不見冒起炊煙,,唯有愈發(fā)模糊的犬吠,。
“他們全搬走都快20年啦!”羅玉兄說,。地處百里風區(qū)的七角井,,每年有超過200天的大風天氣,不僅沙塵遮天蔽日,,還會將莊稼“一掃而空”,。1995年起,當?shù)卣懤m(xù)組織不堪其擾的村民搬遷,,只剩羅玉兄夫婦倆看護附近脆弱的荒漠植被恢復區(qū),。
七角井也曾繁華過。上世紀60年代,,天山南北的建設轟轟烈烈,。臨近要道蘭新公路,又“坐擁”豐富的湖鹽,、元明粉等資源的“彈丸之地”哈密七角井鎮(zhèn),,鼎盛時吸引了上萬人在此,。
“早先周邊的胡楊林茂盛高大,但一段時間里缺乏管理,,不少人亂砍濫伐,、過度放牧,荒漠林越來越稀疏,?!?3歲的羅玉兄回憶,當時村民對脆弱的環(huán)境缺乏保護,,時??诚录t柳取暖或家用。
大環(huán)境注定了七角井的荒蕪,。鹽化廠終因資不抵債破產,,國道也悄然改線,惡劣的環(huán)境讓太多人厭倦了這里,,全村300多人也紛紛遷走,。而見識了林區(qū)毀壞的惡果,羅玉兄與丈夫選擇成為護林員,,開始看護5054公頃的荒漠林,。
一路顛簸,寒風正如刀割,。摩托車不及之處,,兩人便頂風步行,拿出鐵絲,、鐵錘等工具對損毀的防護網加固,。圍欄內的胡楊、梭梭隨風搖擺,,好似向兩人“招手致敬”,。
“今天晴,有大風,,我們去林區(qū)巡護……”回到家中,羅玉兄在爐邊溫暖凍僵的手指后,,便開始記錄,。環(huán)顧她家四周,都是舊桌椅,、硬板床,、土墻……這里是哈密8個護林站中條件最艱苦的,長期缺電缺給養(yǎng)不說,,一戶戶熟人遷走,,夫婦倆更得克服孤獨,。“每天你望我,,我望你,,不過久了也就習慣了?!壁w金閃說,。
首爾現(xiàn)野豬群 近日,韓國首爾消防災難本部發(fā)布,,野豬出現(xiàn)在首爾市區(qū)的現(xiàn)象從2012年的56起增加到了2016年的623起,,4年間凈增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