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 題:“一寸赤心惟報國”——記矢志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的科學家
新華社記者 董瑞豐
一寸赤心,,以身許國,。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一批在海外學習和工作的科學家毅然歸國,,為祖國建設鞠躬盡瘁。這是一長串閃光的名字:華羅庚,、錢學森,、師昌緒、鄧稼先,、梁思禮,、朱光亞……
“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為了為人民服務,。”他們說,,“我們應當回去,,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fā)展而奮斗!”
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21人是“海歸”
1946年,,22歲的朱光亞隨師友赴美考察,。美國的高科技水平強烈刺激了他,他決定留美攻讀,,并順利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科研道路一帆風順,,沒有讓朱光亞忘記祖國,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更讓他歸心似箭,。1950年初,朱光亞在返國途中聯合51名旅美留學生起草了《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一封公開信》,,信中這樣寫道:“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p>
這是一群海外學子對祖國的熾熱思念,更承載著一代知識分子強國富國的崇高理想,。
胸懷同樣的思念與理想,,鄧稼先回來了,,錢學森回來了,,郭永懷回來了,程開甲,、王希季,、吳自良、姚桐斌……一批各領域才華橫溢的杰出科學家,,回到了迫切需要他們的祖國,。
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21人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的經歷,。他們中許多人舍棄了海外已有的優(yōu)厚條件,,義無反顧踏上歸途。
錢學森為了回國,,書籍和筆記本被沒收,,自己也被軟禁數年;郭永懷在回國前當著眾人的面,,將十多年積累的未發(fā)表書稿統(tǒng)統(tǒng)付之一炬,;姚桐斌、郭永懷,、鄧稼先等人回國后英年早逝,,為祖國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生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范靖云,、馬雄峰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日本NTT基礎科學實驗室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