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0日電 題:在天山深處雪崩最頻繁的峽谷堅守——探訪我國唯一一座中科院積雪雪崩研究站
新華社記者李曉玲
在常人的思維中,,都是要居住在遠離雪崩的地方,,雪崩發(fā)生時,,要盡量逃離,。而有這樣一群人,,卻常年堅守在雪崩最頻繁發(fā)生的天山深處,,一守就是50多年,他們嚴密監(jiān)測山谷降雪和積雪的變化情況,,繪制出了我國天山山區(qū)公路雪崩(風吹雪)危險區(qū)分布圖,,通過分析氣候變化,結合當?shù)氐匦蔚孛?,進行災害預防和治理研究,。
近日,記者跟隨中科院特聘專家李蘭海博士團隊,,從天山山脈東段最高峰博格達峰腳下的烏魯木齊出發(fā),,冒著大雪驅(qū)車西行一千多公里,經(jīng)過兩天的艱難行程,,來到中哈邊境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境內(nèi)的那拉提鎮(zhèn),,沿天山山脈西段一路盤桓而上,,到達全國唯一的雪崩觀測站--中科院天山積雪雪崩研究站。
積雪雪崩研究站坐落在海拔1776米的天山深處,,鞏乃斯河從旁邊流過,。這里冬季降雪頻繁,雪期大于150天,,雪最深處超過150厘米,。以研究站為原點,上下12公里,,都是雪崩危害地段,,也是野外觀測和研究雪崩的絕佳地段。
“出于現(xiàn)場工作的必要性,,前輩們不懼危險將站址選在了雪崩最頻繁的峽谷里,。在這樣既危險又人煙稀少的地方設立觀測站從事山地積雪雪崩研究,是獨一無二的,?!狈e雪雪崩研究站站長李蘭海滿懷敬意地說。
夾在兩山之間峽谷地帶的積雪雪崩研究站靜立在國道218線路邊,,簡陋的幾間住房與先進的氣象觀測場形成了鮮明對比,。經(jīng)過數(shù)十年堅持不懈的野外觀測及相關研究,科學家們在此建立了觀測設備齊全先進的氣象觀測場,,雪崩沖擊力測量儀,、雪層溫度熱流測量儀、水質(zhì)分析儀,、積雪特征儀等設備一應俱全,,還建立了雪害防治工程試驗場、雪崩沖擊力試驗溝槽和雪化學實驗室,。研究站取得的多項科研成果都獲得了國家級嘉獎,,成為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專業(yè)研究機構。
原標題:視頻|驚險!登山突遇大雪崩登山客急躲巖石縫幸免于難巴基斯坦一名登山探險領隊達里歐(Azam Dario)帶領其他5名登山客攀爬海拔6943米的庫克薩爾峰(Kuksar)。
??低暣蟮?知名深市大白馬股海康威視,,于白馬估值雪崩潮流中大跌8.94%,,其創(chuàng)下自2016年1月4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而這距今已有33個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