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老物件”見證流金歲月——“品味我們的40年”之二
辛識平
“穿越”,,是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橋段。如果坐上一架“時光穿梭機”,瞬間回到從前,,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腳踏縫紉機,、手搖電話機,、二八自行車、黑白電視機,、磁帶,、糧票、布票……置身于“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就像經(jīng)歷一場奇幻的“穿越”之旅,。那些承載著歲月印記的“老物件”,無聲訴說著40年來的滄桑巨變,,如同一座連接今昔的“時光博物館”,,讓我們重回有血有肉、有淚有笑的歷史現(xiàn)場,,感悟一起走過的點點滴滴,。
“老物件”,見證了普通人命運的改變,。溫州人章華妹1980年領(lǐng)到的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中,,在經(jīng)營方式一欄,寫著極具時代特色兩個字——“另售”,。今天,,我國市場主體已經(jīng)超過1億戶,一大批民營企業(yè)蓬勃興起,。同樣,,從義烏貨郎“雞毛換糖”的貨擔(dān)上,,催生出了當(dāng)今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改革開放春風(fēng)的吹拂,,讓多少人演繹出“雞毛飛上天”的傳奇故事,。
“老物件”,見證了改革紅利的競相噴涌,。天津濱海新區(qū)在簡政放權(quán)過程中封存的109枚公章讓人印象深刻,而在公章的下面就是一張行政審批改革前的“萬里長征圖”,。一枚枚公章的消失,,折射著百姓辦事從“成天跑斷腿”到“最多跑一次”的巨大轉(zhuǎn)變。40年來,,一項項改革不斷破障除弊,,讓人們的獲得感越來越充實。
“老物件”,,見證了美好生活的精彩綻放,。形形色色的布票、糧票,,訴說著那段物資普遍短缺的“緊日子”,。而今,“買買買”已經(jīng)成為百姓生活常態(tài),,人們習(xí)慣了網(wǎng)購,、電子支付、刷臉等新生事物,。改革開放,,打開了人們對生活可能性的大膽想象。
11月15日,兩名參觀者在“時光博物館”里的年代照相館拍照留念,?!皞ゴ蟮淖兏铩獞c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于11月13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上,,一些帶著時光印記的展品引人注目,。
原標(biāo)題:老物件見證改革開放四十年孩子們在位于貴陽市的貴州省博物館參觀(10月18日攝)。黑白電視,、收音機,、縫紉機……在貴州省博物館,眾多老物件吸引著市民的目光,。
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很多具有深刻歷史烙印的老物件引起人們回憶往昔的同時更贊嘆我們生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