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朱鴻亮,、王逸濤)國務院新聞辦、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聯(lián)合主辦的“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國軍隊”主題采訪活動,,13日在國防大學國際防務學院舉行。來自20余家中外媒體的40余名記者參加了這次活動,。
作為中國最高軍事學府國防大學的分支機構,,每年有來自160個國家的500-600名外軍學員在這里就讀。這是媒體記者首次進入學院課堂,。
課堂伊始,,國防大學國際防務學院院長徐輝鼓勵在座學員暢所欲言,他表示,,國防大學國際防務學院秉持開放,、共享的教學理念,課堂上,,學員發(fā)言只代表個人,,不代表國家。
在主題為《亞太安全形勢與中國的亞太安全政策》的公開課上,,徐輝闡述了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的安全政策,。
公開課結束后,徐輝和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孟祥青,、梁芳,,接受了中外媒體記者的采訪。
在回答關于亞太地區(qū)安全憂慮的問題時,,徐輝說,,解決之道就是溝通與合作,“沖突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以相互信任并照顧對方利益的方式共同合作,,亞洲和世界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徐輝舉例講述了溝通的重要作用,。他說,,學員們帶著各自的觀點與立場來到中國學習,畢業(yè)后很多人都成為了朋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中國軍隊為世界和平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的縮影。
會場上,,不少國外媒體的記者對有機會近距離采訪中國軍事專家表現(xiàn)出很大興趣,,紛紛對組織這次活動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據介紹,,這次活動主要是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介紹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等理念,,反映中國軍隊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軍隊也從一支聚焦自身發(fā)展的軍隊,,發(fā)展成開放透明、勇于承擔國際責任的軍隊,。國防部新聞發(fā)言人吳謙說:“40年前,,很難想象中國軍隊會參與國際維和、護航和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40年后的今天,,很難想象這些國際實踐活動中會沒有中國軍隊的身影?!?/p>
孟祥青說:“隨著綜合國力的發(fā)展,,中國越來越多地承擔國際責任、履行國際義務,,中國軍隊越來越多地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引發(fā)了許多關注和議論。但是,,這么多年來,,無論是海外維和、護航還是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中國所有的海外軍事行動,,帶去的都不是威脅和戰(zhàn)爭,,而是安全紅利,或者說是公共安全產品,。”
2018“漢語橋—美國校長訪華之旅”成員在北京語言大學進行課堂體驗。(北京語言大學供圖) “我們來做一個測試,,在座的訪華團成員會用中文說‘謝謝’‘中國’‘再見’嗎……非常好,,恭喜大家通過測試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特寫:中國“核司令”,,并未遠行…… 新華社記者于曉泉 11月21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 程開甲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中,,告別者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