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題:中國軍人40年:不同的青春共同的信念
新華社記者王東明,、王璐,、于曉泉
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已走過40年歷程。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服從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40年來,,一代代中國軍人始終把擔當奉獻作為畢生追求,,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書寫了一幅幅壯美激揚的畫卷。
40年來,,一代代中國軍人始終把忠誠報國作為不變使命,,用不同的青春追尋著共同的夢想。
1978·報國情懷
一身軍裝綠,,這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最流行的色彩,。
1978年,不滿20歲的徐貴祥從安徽應征入伍,,穿上了那身年輕人都羨慕的綠軍裝,。
“我們那個年代出生的,有報國的情懷,,也有英雄的夢想,。”徐貴祥說,。
入伍不滿一年,,徐貴祥便參加了邊境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因為出色完成重要任務,,榮立三等功,,他的經(jīng)歷也被軍旅作家寫進了作品。
這,,意外地成為徐貴祥文學之路的起點,,“我想,我的故事作家可以寫,為什么自己不可以寫呢,?”
就這樣,,徐貴祥一步步成長為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文藝創(chuàng)演系主任,。他不斷從自己的軍旅生涯中尋找靈感,,從《彈道無痕》中的石平陽到《歷史的天空》中的梁大牙,,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軍中英雄,。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軍隊以“消腫”為突破口,,向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大步邁進——1985年,裁軍100萬,;1997年,,裁軍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