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2月25日電 題:又見汾河好風光——山西全面推進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治理顯成效
新華社記者王文化,、王飛航
“快看,野鴨,,還有天鵝,!”連日來,太原市汾河公園濕地吸引了大量鳥類聚集覓食,,形成一幅冬日美景,。
近幾年,山西省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舉全省之力推進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一度污水橫流、魚絕鳥去的汾河重現碧波蕩漾的大河風光,。
汾河復現“嘩啦啦”景象
“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边@首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唱出了昔日汾河兩岸的秀美風光。
汾河被稱為山西“母親河”,,是黃河第二大支流,,然而,由于開發(fā)過度,、植被破壞,、采砂排污,一段時間汾河“有河無水,,有水皆污,,遍體鱗傷”。近年來,,山西加快汾河生態(tài)修復步伐,。
為了讓汾河水量豐起來,山西省堅持治標與治本兼顧,、近期與遠期結合,。2017年10月,,汾河中游核心區(qū)干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閘壩蓄水運行。2017年12月,,汾河清水復流北趙連接段工程通水,,從黃河向汾河下游實施生態(tài)補水。
記者看到,,在寧武縣汾河源頭,,清水不斷涌出,河流水質清亮,,不時有游人取水品嘗,。寧武縣治汾辦公室工程師劉文晉介紹說,,源頭出水量較前些年有明顯增加,,目前達到每秒20立方米。
“可有好些年沒見過這么大的水嘍,!”年近6旬的山西平遙縣營里村農民李錦文看著腳下嘩嘩流過的汾河水說,。不遠處,寬達300米的河道內,,河水奔涌向前,,越過閘壩口,落入主河道,。汾河,,恢復了往昔的大河風光。
告別“龍須溝” 再現“清水河”
“那時候河灘垃圾遍布,,污水直排汾河……‘母親河’成了老舍筆下的‘龍須溝’,。”提起過去汾河的污染,,太原市退休干部李國瑞不住感嘆,。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李嘉瑞,、孔祥鑫)記者25日從北京市發(fā)展改革委獲悉,2018年度北京市政府重點工程1月至11月累計完成建安投資1184億元,,完成全年計劃任務的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