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熟悉的豫劇《朝陽溝》選段響徹山谷,。30多位村民跟唱著小曲在地里忙活,。武建剛也在其中:“干活唱這個,,有勁兒,!”他見有人來參觀,,在山上邊走邊介紹:“當時這里漫山遍野都是小柴雞,喂食喂水全部自動化設備,,雞舍溫度永遠三十七八度,,濕度60%,?!?/p>
從山腰向上望,,林木密集,,如果不是老武介紹,,很難想象,,以前這里是一個自動化養(yǎng)雞場。養(yǎng)雞場投資260多萬元,,最多時養(yǎng)過2.3萬只柴雞,年入40萬元,,卻因核心水源地保護禁令被叫停,。
河南淅川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丹江水從這里奔涌而出,,沿千里長渠北上京津。淅川縣守著“大水缸”,,握著“水龍頭”,,要求有可能造成污染的企業(yè)產業(yè)一律關停,老武的養(yǎng)雞場就是其中之一,。
老武知道顧大局,。在相關賠償政策還沒出臺時,老武“一句落后話沒說”,,成立豐紫山農民合作社,,在原有養(yǎng)雞場里種起花卉林木。但他心里并不好受:“心里可難過了,。養(yǎng)雞場還沒見效益就拆除了,,壓力是非常大的。”
因為帶頭關閉養(yǎng)雞場,,縣里獎勵8萬元,,老武就用它作啟動資金。他去縣里農校參加免費技術培訓,,學會了先進的種植技術,,銷路也廣了。他需要的人手越來越多,,還招了許多貧困戶來幫忙。老武有自己的打算:“用工才能解決他的貧困問題,。自力更生,,搞好自己的莊稼,解決溫飽問題以外,,還能再掙個生活錢,。”
現(xiàn)在,,老武的合作社已經育有十七八種樹苗,。塔柏2000多株、女貞27000余株,、香樟5000多株,、青桐8000余株……去年,老武光賣樹苗就賣了37萬元,。老武干勁倍增,,鼓勵合作社的伙計們:“只要想干,辦法總比困難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