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月25日電 題:小小香包凝聚對美好生活的祝愿
新華社記者多蕾,、李笑
新春將至,在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的一間香包制作工作室內,,幾名當?shù)貗D女正穿針引線趕制香包,,希望在新年里將香包和它們所承載的美好祝愿帶給更多人。
慶陽素來有制作和佩戴香包的傳統(tǒng),,這一凝聚著女性對親人祝福的小物件,,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她們在照顧家庭之余增加收入的“巧手產(chǎn)業(yè)”。
午后溫暖的陽光照進工作室,,香包和各類刺繡工藝品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幾名當?shù)貗D女端坐在工作臺前,幾片碎布幾縷絲線經(jīng)過她們的巧手加工就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香包,。
慶陽香包造型豐富,、手法獨特,當?shù)貛缀趺课慌远紩谱?,其古拙質樸,、富有原始文化遺存的特點,使其在黃土高原上代代相傳沿襲至今,。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物品,,香包寄托了勞動人民避災、祈福的樸素心愿,,在當?shù)貜V為流傳,。慶陽香包繡制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這間工作室的創(chuàng)辦者,、慶陽香包繡制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向記者回憶起了她對香包最初的記憶:“我是從小看著長輩們做香包長大的,。那時候,,在油燈下,奶奶和媽媽在做香包,,我就趴在跟前看,。看香包在她們手中從無到有覺得非常神奇,,自己就有想做的沖動,。”
漸漸長大的劉蘭芳也學會了做香包,,并且理解了小小香包所承載的更深的含義,。“香包本身是一個納福送吉祥的信使,,每件作品都寄托了主婦對家人深深的愛,。希望他們佩戴這個香包出門時平安順利,希望小寶寶健康成長,?!?/p>
近年來,甘肅省在對非遺項目搶救性保護的基礎上,,不斷加大非遺生產(chǎn)性保護力度,。自2015年起,連續(xù)四年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依托高校組織傳承人群開展磚雕,、唐卡、刺繡,、剪紙等項目培訓,。如今,香包從農家走向市場,,成為助推婦女致富增收的“巧手產(chǎn)業(yè)”,。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提升長城保護的整體水平——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解讀《長城保護總體規(guī)劃》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王鵬 它是偉大的軍事防御建筑工程,它是中華兒女奮起抵御外辱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