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2月26日電 題:助貧困生上學 讓捐助人放心——“倔強”老人文非的25年募捐路
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陳夢婕 高文成
文紹杰永遠記得父親文非出殯的那天,,雨雪交加,、寒冷刺骨??粗鴿M院子自發(fā)來給父親送行的人,,文紹杰感覺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此刻,他才完全理解了父親的“倔強”:25年如一日地募集資金,,資助貧困學生,。
如今,接受資助的431名貧困學生中,,已有216人大學畢業(yè),,不少人正在資助他人。愛心人士姚蘭華和她的團隊還成立了文非基金會,,接續(xù)著老人的事業(yè),。斯人已逝,精神長存,,這份大愛仍在延續(xù),。
從25元到220萬元:文非堅持“化緣”25年
1990年,文非從學校退休了,。本該享福的年紀,,文非卻有著重重心事:白云鎮(zhèn)有太多孩子讀不起書,。
白云鎮(zhèn)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地處武陵山片區(qū),。20世紀90年代初,,石門縣經(jīng)濟不發(fā)達,失學兒童多,。文非的同事周翔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一個班入學時有60多人,,最終畢業(yè)的只有30幾人。
沒錢怎么辦,?找人捐,。1993年,文非動員20多名教師成立了石門縣白云鄉(xiāng)扶貧助學基金會,,由他擔任會長一職,。就這樣,文非的“化緣”之路開始了,。
“周圍的人笑話他,,當教書的沒出名,結(jié)果退休當‘叫花子’出了名,?!敝芟杌貞洠骸耙婚_始,募捐之路困難重重,?!?/p>
“我可以不吃飯不喝水,但這錢是救學生的,,你多少給點才能打發(fā)我走,!”文非找到幾個老同事“耍賴”要錢,最終募得第一筆助學款——25元,。
他奔波了3天,,收獲25元。雖然不多,,但總算沒有空手而歸,,這讓文非更加堅定了信念,“一定能弄到錢,,一定要救孩子,。”
為了得到捐款人的信任,,基金會接受的每筆捐款都會開兩份票據(jù),,一份給基金會,一份給領款學生或家長,并簽上學生,、家長和班主任三個人的名字,,以確保款項不被挪用,。慢慢地,,村里人開始10元、20元地捐,,幾年后已累計數(shù)萬元捐款,,募捐的范圍也從白云鄉(xiāng)逐步擴大。
到2018年,,基金會共募得220多萬元,,先后資助400多名學生,其中200多人大學畢業(yè),,3人讀研,,多人考取了重點大學。
眼看學生成才了,,文非卻走了,。2019年2月12日,文非因病去世,,享年89歲,。
家人不理解 但要讓捐助人放心
20多年來,,文非四處奔波,,無暇照顧家庭,甚至“冷落”了家人,。
10多年前,,文紹杰的一雙兒女先后考入大學。臨近大學開學,,文紹杰的兒子提出需要一臺4000元的筆記本電腦,,這讓務農(nóng)的文紹杰犯了難,他想起之前有貧困學生從文非的基金會貸款上學的先例,,于是他找到了父親,。
“孫子孫女讀書要花一萬六千元,孫子現(xiàn)在需要電腦,,我找您貸款周轉(zhuǎn)一下,,我還利息?!蔽慕B杰對父親說,。
“你自己想辦法?!蔽慕B杰怎么也沒想到,,父親只撂下一句話,。
“當時又埋怨又生氣?!睙o奈,,文紹杰只好帶著妻子和兒子上竹園砍竹子,花了5天時間湊齊了買電腦的錢,。
文紹杰知道父親怕別人不信任他,。“直到他離開人世,,我才慢慢懂了他做這些事的意義,。”
為確認受資助對象的真實情況,,文非親自跑到學生家里考察,,還會向周圍鄰居了解情況。
今年53歲的文書國就經(jīng)常騎著摩托帶著文非穿梭在大山之間,?!坝幸淮挝覀兿铝四ν杏峙懒?個小時山路才到學生家里?!蔽臅鴩f,,“正是有這樣堅定的精神,別人才愿意相信他,?!?/p>
文非還把每一筆款項的用處寫明,編成《愛心簡報》寄給捐款人,,并附上學生近況,。到2017年,已匯編143期《愛心簡報》,。
2017年底,,文非病重。他為基金會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安排好2027年以前資金的使用情況,,將60萬元善款移交給常德市教育局管理發(fā)放,。
從“文爺爺”到“文非基金會”:背后是一種精神和能量
這位耄耋之年老人的愛心一直在傳遞。多年前曾受資助的學生一個個出人頭地,,又回到家鄉(xiāng)資助他人,,一大群愛心人士成為基金會的堅強后盾。
曾受資助的龔華玉,,近年來扶助了兩名貧困學生,,其中一人考入廈門大學;在上海工作的白云鎮(zhèn)籍大學生龔玉用,成為上海募捐點的發(fā)起人,,不僅自己捐款近3萬元,,還發(fā)動同事對口扶助,共引捐17萬多元,;石門縣91歲的退休干部文敬德將撿廢品的2萬元積蓄捐給基金會……
文非把捐贈人的名字記在一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F(xiàn)在,這個筆記本里已記載了近3000個愛心人士的名字,。
文非的追悼會上,,200多人自發(fā)前來為他送行,愛心人士姚蘭華連夜驅(qū)車帶著自己資助的學生謝馨怡來到現(xiàn)場,。
“每次見到文爺爺,,他都教導我們要學會感恩?!?3歲的謝馨怡哽咽著說,,“我一直覺得文爺爺會長壽,因為他是個好人,?!?/p>
2018年底,姚蘭華和她的團隊成立了文非基金會,,繼承文非的事業(yè),,資助獎勵貧困學生。
除了出資助學,,姚蘭華每年還帶十多個孩子去北京參觀學習,。“有的孩子學習好,,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讀書,?!币μm華認為,,這些孩子不僅需要錢,還需要陪伴和管教,,更需要開闊眼界,。
姚蘭華最后一次見到文非還在和他商量基金會的事,“基金會的名字我想就叫芷蘭香,,很好聽……”文非還沒說完,,姚蘭華搶著說:“我們不是為了要一個好聽的名字,我們要的是‘文非’這兩個字所賦予的精神和能量,?!?/p>
央廣網(wǎng)長春2月26日消息(記者于中濤)近日,,由新文化報,、吉林年鑒等主辦,新文化志愿者協(xié)會協(xié)辦的第十六屆(2018)感動吉林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長春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