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 盧冠瓊 通訊員 鄔林 彭鳳瑤 李寶 張騰) 一個習慣養(yǎng)成需要堅持21天,而一個兵的愛心助學卻堅持了10年,,無償獻血堅持了6年,,給部分駐地老人當了5年兵兒子,。說起這個兵的故事,,了解他的人都說,,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愛心大使”,。
(視頻提供:廖一捷 方曉志)
這個兵就是第73集團軍某旅勤務保障營修理二連上士史澤遠,。在他的床頭柜里,有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里面夾著50多封書信和24本無償獻血證,,盡管有的已經(jīng)很破舊,卻被他當作最珍貴的收藏,。翻看這些書信,,發(fā)現(xiàn)筆記本里還有數(shù)十張匯款單:200元、500元,、1000元,、1800元……
史澤遠為什么這么做?這還要從他很小的時候說起。史澤遠的母親是一名小學老師,,在安徽偏遠的貧困農(nóng)村支教,,20多年前,許多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而無法上學,,每年開學前,,史澤遠的母親都會拿出微薄的工資為貧困孩子墊付學費。從此,,善良的種子在史澤遠的心里生根發(fā)芽,。
史澤遠在幫扶對象家中。 通訊員供圖
2008年,,剛入伍的史澤遠在單位組織的學雷鋒活動中了解到,,村里每年都有學生因家庭困難被迫輟學,他便主動找到村干部要求資助貧困學生,。當時每個月只有200多元津貼的他,,每學期都會帶上600元錢送到資助對象的手中,。
2010年,一次偶然機會,,剛轉士官的史澤遠在“青海格?;ń逃戎鷷本W(wǎng)站上看到,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孩子因為家境貧寒而面臨失學,,在農(nóng)村成長起來的史澤遠深知農(nóng)家孩子求學的艱難,,他毫不猶豫地加入到該機構助學志愿者的行列。
史澤遠還利用周末外出時間到駐地孤寡老人家里義務勞動,,幫助挑水,、砍柴、理發(fā)等,,被他們親切地稱為“兵兒子”。通訊員供圖
“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心里特別暖,。”史澤遠說,,他當時心里燃起了一團火,,下定決心要堅持做下去。
“澤遠哥哥,,我已經(jīng)是高三的學生了,,我會努力考大學,一定不會讓父母和您失望……”在去年高考中,,史澤遠資助的學生鄭婉玲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寧德師范學院,。在收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她第一時間打電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史澤遠,。鄭婉玲在電話中動情地說:“深深地感謝您的幫助,,以后等我有了能力,一定要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p>
史澤遠的家庭并不富有,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他省吃儉用,。雖然錢不多,但這份愛支撐著貧困學生的希望,,照亮他們的求學路,。用行動書寫奉獻的史澤遠,先后被單位評為“愛心大使”“感動旅隊十大人物”“最美裝甲人”,,被地方表彰為“阜陽好人”“阜陽市道德模范”“安徽好人”,。
獨木難成林,,百花方為春。在史澤遠的影響下,,更多的官兵自覺加入到愛心助學中,,所在勤務保障營也廣泛開展獻愛心活動,成立“澤遠愛心基金”,,用于資助貧困學子,。
史澤遠,不僅是個好人,,更是個好兵,。記者了解到,入伍12年來,,他連續(xù)五年在旅組織的專業(yè)比武考核中拔得頭籌,,累計完成汽修保障60萬余公里,排除各類故障1100余個,,消除重大安全隱患20余起,,先后被旅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班長”,榮立三等功1次,、旅嘉獎1次,。
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4月9日電(記者 楊月 張瑞玲 通訊員 黃煊)4月8日,,安徽六安金寨白塔畈鎮(zhèn)橋店小學校園內(nèi)掌聲、歡笑聲綿綿不斷,,熱鬧非凡
新華社長沙11月9日電(記者柳王敏)“我在基層工作這么多年,,受農(nóng)民幫助很大,,知道教育可以改變貧困孩子的命運,,我有責任要幫助他們?!爆F(xiàn)年84歲高齡的陳昌世老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