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3月26日電(記者劉剛 李建華)臺灣自殺防治學會26日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臺灣青少年(15歲-24歲)自殺人數(shù)從2017年底至2018年明顯上升,。2018年兒童與青少年共計通報7179人次,,當年11月更成為自殺通報比例最高的年齡段。
根據歷年十大死因資料顯示,,自殺在臺灣青少年族群的十大死因排名,,從2003年起由第三名上升至第二名。截至2017年,,自殺仍然是青少年族群第二大死因,。
數(shù)據還顯示,青少年自殺主要誘因以“憂郁傾向,、罹患憂郁癥”的比例為最高,,達到41.3%,其次分別為“感情因素”和“家庭成員問題”,。這顯示,,對于青少年族群而言,精神健康以及情感人際關系是影響他們最大的因素,。
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在當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自殺行為和意念的背后是一連串相互影響的過程,并非單一因素造成,,但在脆弱時刻某些因素往往是致命的一擊,。
自殺防治學會推出的專題影片指出,青少年往往要面對許多的壓力與挑戰(zhàn),,包含人際關系,、課業(yè)壓力與自我認同等等,,也常因生活現(xiàn)實的壓力與理想抱負的落差,產生挫折感而引發(fā)情緒低落,、自我價值懷疑等負面想法,。若沒有適當?shù)恼{整,可能衍生長期憂郁情緒,,進而出現(xiàn)自殺或自傷行為,。青少年自殺防治須通過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降低青少年自殺的可能性,。
李明濱建議,應謹慎且不失尊重地對待遭逢痛苦與企圖自殺的青少年,,并在保持適當距離和親密度之間找到一定的平衡,,給予同理心的同時又不失尊重,并且應該以促進正向心理健康為目標進行談話,。
劉宏誠(音)一家在高雄一個早市賣蘋果,、橙子和櫻桃已有30年。那些年里,,劉家總是投票給抵制兩岸統(tǒng)一的蔡英文所在的政黨,。去年11月,渴望滾滾財源的水果商劉改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