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4月8日電 題:“財神爺”駐村扶貧記
新華社記者程子龍
黑龍江省蘭西縣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兩年前,,這個縣的蘭西鎮(zhèn)林盛村來了第一個由省財政廳派駐的扶貧工作隊,。被村民戲稱為“財神爺”的三人扶貧工作隊,給窮困的林盛村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一進村就直面“麻煩事”
扶貧工作隊隊長叫趙謙,,是黑龍江省財政廳文化處處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駐村后被任命為林盛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另兩名隊員李毅民和那文國也是副處級干部,。2017年5月,,三人扶貧工作隊一駐進村里,就面臨著一堆“麻煩事”,。
“當時村里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出了一些問題,,有一些不符合條件的村民被認定為貧困,有的符合條件卻被漏了,?!壁w謙說。
工作隊對全村869戶村民共3340口人進行了拉網式入戶調查,,隨后嚴格按照精準識別,、精準退出的程序,重新登記造冊,。這下直接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
有一位不符合貧困標準的村民在被剔除后直接找到了趙謙,質問為什么把他剔除,。趙謙沒有生氣,,拉那位村民坐下來,,給他看國家的文件和相關扶貧政策。
頂著壓力和人情,,工作隊剔除了全村不符合貧困條件的村民,,最后確定全村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31戶共61口人。
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隊下力氣對林盛村“五荒地”開展全面清查,,追繳被侵占的村集體資產。這次趙謙又碰到了“硬茬子”——原村黨總支書記多占耕地180畝,。在村民的注視下,,工作隊收回了原村黨總支書記的地。全村一共收回620畝應屬于村集體的“五荒地”,,村民拍手稱快,。
給村民留下“能下蛋的母雞”
“產業(yè)扶貧是拔窮根的根本之策”,趙謙常把這句話放在嘴邊,,工作隊也把帶領村民打造富民產業(yè)當成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作隊剛到時,村里沒有一個能帶動百姓脫貧的項目,。趙謙整日圍著村子轉,,整夜想著該搞些什么產業(yè)。
種玉米賣不上價,,基于這種認識,,趙謙推動村民搞種植業(yè)調整。村民楊成業(yè)帶頭成立了呼蘭河右岸谷物種植加工合作社,,一下子流轉了全村近400畝耕地種谷子,。合作社按照綠色或有機的標準化模式種植,經過精細加工后,,林盛村的小米賣到15元一市斤,。林盛村從而被黑龍江省和糧農業(yè)集團看中,成為該集團的種植基地之一,。16戶帶地入社的貧困戶,,一下子有了穩(wěn)定的產業(yè)收入。
經過工作隊爭取,,上級專項財政扶貧資金大部分用于對貧困戶有拉動作用的富民產業(yè)的打造,。致富能人劉占民的鑫意豆制品有限公司、付桂賓的十八灣豆腐坊,、王海峰的老王農莊畜禽養(yǎng)殖基地和曹立軍的呼蘭河右岸果蔬基地,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31戶貧困戶先后被納入這些產業(yè)脫貧平臺,,每個貧困戶都有兩個或以上產業(yè)幫扶項目帶動,。2018年,全村產業(yè)脫貧平臺為林盛村貧困戶戶均分紅4600元,。
目前,,林盛村與北京一家食品科技研究院正合作建設一個蔬菜加工廠,這個廠年加工能力達3000噸,,將為貧困戶帶來更多的致富希望,。趙謙說,扶貧工作隊走后,,將給村里留下一個又一個扶貧產業(yè),,這些扶貧產業(yè)就是“能下蛋的母雞”。
從說風涼話到登門謝黨恩
林盛村的扶貧工作隊做村民的貼心人,、領路人,,他們不僅扶貧,還扶智和志,。
春耕來臨,,脫貧戶于福才專程趕到工作隊在村里租住的民房里“謝黨恩”?!爱斈晡艺J為,,他們隔個十天半月來一趟,看看就完事了,,我還當著趙謙的面說他們什么也干不了,。”于福才說,,“現在看來是我錯了,,他們是真心想把我們拉出貧困?!庇诟2诺情T謝恩的事感動了趙謙,,他把這件事寫在了自己的扶貧日記里。
工作隊的勁頭激發(fā)了脫貧戶王海峰的熱情,。目前已擁有一家雞鴨養(yǎng)殖場和一個“農家樂”飯店的王海峰,,主動把5戶貧困戶納入自己的扶貧產業(yè)中。
為了扶智和志,,趙謙還邀請農業(yè)技術專家到田間地頭和貧困戶家中給村民講課,,“大棚課堂”“農家課堂”不斷為村民致富加油助力。
為讓村民了解各項政策,,增強黨的凝聚力,,趙謙帶領村兩委班子在全村8個屯安了38個大喇叭,連村民過生日都能在大喇叭里聽到祝福,。
1月27日,,村民在表演《民歌聯奏》,。 當日,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黃花塔拉蘇木巴彥敖包嘎查舉辦第二屆“村民集體過大年”聯歡會,,村民歡聚一堂,,用自編,、自導,、自演的節(jié)目共慶新春,。
新華社拉薩4月3日電 題:五世同堂下的60年變遷 新華社記者 李鍵,、田金文 甲梅巴宗山腳下,、雄曲河畔,坐落著次麥社區(qū),,這里平均海拔3750米,,山高谷深,村民的房子大多依山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