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25日電(記者 楊月)4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充分履行檢察職能 提升知產保護品質”新聞發(fā)布會,,通報2018年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情況,。會上發(fā)布了“2018年度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
發(fā)布會現場,。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月 攝
記者從發(fā)布會上獲悉,,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充分履行各項檢察職能,,以辦案為核心,,積極推動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加快實施,,全方位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持續(xù)釋放檢察機關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權利人主體的信號,,集中辦理了一批法律效果好,、社會影響大的案件。
2018年,,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同比均上升31.7%;提起公訴4458件8325人,,同比分別上升21.3%和22.3%,。其中,批捕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等侵犯商標權犯罪3100件5266人,,起訴4136件7741人,;批捕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制品罪等侵犯著作權犯罪107件174人,起訴145件304人,;批捕侵犯商業(yè)秘密罪28件53人,,起訴27件56人;批捕數罪或他罪中含侵犯知識產權行為70件133人,,提起公訴147件220人,。
發(fā)布會上發(fā)布的典型案例中,《浙江張大偉,、義烏市楚菲化妝品有限公司假冒注冊商標,、侵犯著作權案》受到不少網友關注。
據了解,,2016年底以來,,被告單位浙江省義烏市楚菲化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楚菲公司”)經該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告人張大偉決定,,伙同他人在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的情況下,,生產假冒第990446號“Vaseline”、第212780號“MAYBELLINE”,、第834258號“M.A.C”等商標的化妝品牟取非法利益,,后被查獲。經聯合利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及化妝藝術有限公司鑒定,,由該公司生產的標有“Vaseline”“MAYBELLINE”“M.A.C”商標字樣的化妝品均屬假冒。經認定,,被查扣的標有上述商標字樣的化妝品涉案價格總計40萬余元,。同期,被告人張大偉還伙同他人在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在楚菲公司內生產出售帶有“LAKME”美術作品圖樣的化妝品謀取非法利益,。經認定,被查扣的標有“LAKME”美術作品圖樣的化妝品涉案價格總計39萬余元,,被查扣的化妝品數量為18萬余個,。
這個案件讓不少網友想起海關查到乘客攜帶大量假冒外國品牌化妝品出境的新聞,近年來,,此類新聞屢見不鮮,。有人會問,賣假貨在國內不是市場很大嗎,,為什么要出境,,難道國外需求更大?據知情人士介紹,這些假冒化妝品其實都還是賣給中國人的,。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先把商品帶出境,,然后再用代購直郵的方式賣回到國內,以此來冒充是在國外購買的,,其實就是在國外走過一圈的假貨,。
知道了這些真相和套路,不少網友大呼:你還相信網上鋪天蓋地的,,所謂的代購,、海外直郵嗎?一定要擦亮眼睛,!
典型案例的評析意見介紹,,本案是一起長期通過電商平臺等途徑接受海外訂單生產假冒化妝品的案件,被告單位及被告人依托阿里巴巴誠信網,、義烏小商品市場等平臺接單,,生產假冒“Vaseline”“MAYBELLINE”“M.A.C”“LAKME”等國際知名品牌的化妝品,不但給被侵權人造成了損失,,也損害了義烏作為國際商貿城市的聲譽,。檢察機關依法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將數十萬件侵權產品攔截在國門之內,,護航“一帶一路”節(jié)點城市的經濟秩序,,維護了我國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形象。
具體來說,,該案件彰顯法律監(jiān)督,,全面評價侵權行為。偵查機關以張大偉,、楚菲公司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移送審查起訴。檢察官經審查發(fā)現涉案品牌“LAKME”在中國境內未申請注冊商標,,但“LAKME”標識作為美術作品在國家版權局進行了美術作品登記,。因此,盡管該部分事實不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但張大偉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該美術作品著作權人許可,將該美術作品使用在化妝品外包裝上進行復制,、出售,,非法經營額達39萬余元,涉嫌侵犯著作權罪,。
另外,,該案件還體現了“完善部門銜接,形成打擊合力”“拓展宣傳途徑,營造優(yōu)質營商環(huán)境”的特點,。為研究如何更好地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營商環(huán)境,義烏市檢察院多次以聯席會議的形式與法院,、公安,、市場監(jiān)管局、海關等多家單位進行交流探討,,形成統一意見,,制定了《關于建立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聯合保護工作機制的若干意見》,形成知識產權聯合保護的長效機制,。
附錄:2018年度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
案例1:山東祁玉康等五人假冒注冊商標,、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案
案例2:浙江寧波市鎮(zhèn)海祥天軸承有限公司、史烈明等假冒注冊商標,、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
案例3:浙江張大偉,、義烏市楚菲化妝品有限公司假冒注冊商標、侵犯著作權案
案例4:廣東宋飛等二人假冒注冊商標案
案例5:北京李滿倉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
案例6:河北孟憲輝等三人非法制造注冊商標標識案
案例7:上海陳衛(wèi)堂等十三人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系列案
案例8:廣東廣州卡門實業(yè)有限公司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監(jiān)督撤案案件
案例9:北京趙春廣等七人侵犯著作權,、窩藏案
案例10:上海李海雁侵犯著作權案
案例11:廣東龍小衛(wèi)等侵犯著作權案
案例12:江西北京中藝首藏文化有限公司,、胡麗泉等三人侵犯著作權案
案例13:湖南彭國成等三人侵犯商業(yè)秘密案
案例14:北京風行在線技術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抗訴案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陳菲)記者21日從最高檢獲悉,,今年最高檢將以專項斗爭為牽引,有針對性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暴力傷醫(yī),、黃賭毒、盜拐騙,、傳銷以及侵害個人信息等犯罪打擊力度
檢察日報北京2月21日電(全媒體記者姜洪)最高人民檢察院2月21日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座談會,,征求對《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主持座談會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陳菲)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舉行咨詢委員和特約監(jiān)督員工作會議,,聘任新一屆40名最高檢咨詢委員、第一屆98名最高檢特約監(jiān)督員
人民日報北京3月7日電 (記者彭波)最高檢,、國務院扶貧辦近日聯合下發(fā)關于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大司法過程中對貧困當事人的救助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