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5月10日電 題:告別“牛馱水”——寧夏解決偏遠地區(qū)貧困群眾飲水難
新華社記者鄒欣媛,、吳天雨
50歲的馬繼仁擰開水龍頭忙著給牛棚的水槽蓄水飲牛?!芭6己壬献詠硭?!”馬繼仁看著11頭牛高興地說,現(xiàn)在哪還靠牛馱水,,靠牛生牛才能過上好日子,。
馬繼仁的家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西吉縣紅耀鄉(xiāng)馱昌村,“愁水”曾是寧夏南部山區(qū)老百姓最深刻的記憶,。一年到頭不見雨,,這里的人們因缺水而貧困,趕著牲口翻山越溝找水吃成了長久以來讓人膽怯的苦,。
一個人,,一頭牛,,一輛木板車,就是牛馱水的“標配”,。由于紅耀鄉(xiāng)沒有可飲用的地表水,,馬繼仁趕著牛要翻過一道山梁到臨鄉(xiāng)拉水?!耙勤s上下雪路滑,,只能就近化雪吃?!瘪R繼仁回憶道,。而這樣的“旅程”,馬繼仁曾經(jīng)每隔三四天就要走一趟,,一直到2014年自來水入戶,。
“水困”一度讓山區(qū)的老百姓“絕望”。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水利廳節(jié)約用水與城鄉(xiāng)供水處處長王正良說,,為解決這一難題,,寧夏自21世紀初啟動實施農村飲水解困、飲水安全等工程,,以縣域內的機井,、塘壩、土泉為水源供水,,由于來水不穩(wěn)定,,老百姓總是陷入“豐年飲水飽、旱年渴難捱”的窘境,。
2012年,,寧夏啟動建設中南部城鄉(xiāng)飲水安全工程,通過調入涇河汛期富余水量以“遠水解近渴”,,工程輻射的110余萬老百姓終于迎來干凈,、安全的水源。
已經(jīng)脫貧的馬繼仁一家成為此項飲水工程的受益者,,他家的牛從通水前的兩三頭增加到11頭,。“有了水,,才敢多養(yǎng)幾頭牛,。”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拉一立方米水水費15元,,人都舍不得用,飲牛只能用深溝里快干涸的苦水,,現(xiàn)在一年牛吃水用不了300元,。
西吉縣水務局副局長王百靈告訴記者,,2016年寧夏中南部城鄉(xiāng)飲水安全工程通水后,“源頭好水”替換了西吉當?shù)氐乃?,自來水入戶的“最?00米”大幅縮短,,2.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擁有了水龍頭。
新華社孟買12月8日電(記者張興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8日表示,該行新近批準了一項針對印度安得拉邦的貸款項目,。至此,,印度獲批的亞投行貸款項目達到9個,貸款額總計超過20億美元
央廣網(wǎng)貴陽2月18日消息(記者孟海)貴州省水利廳消息,,貴州省今年將完成“美麗鄉(xiāng)村小康水”投資45億元,,力爭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