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13日電題(記者任硌,、吳光于)一排排塔吊揮舞長臂吊運建筑物料,攪拌車不時穿梭,。工地邊,,彝族老鄉(xiāng)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望著這片未來的新家園,,興奮地交談著……這是近日記者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光明鎮(zhèn)甘哈覺莫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施工現場見到的景象,。
喜德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負責人介紹,該聚居點是涼山州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計劃安置貧困戶1409戶7097人,,共建63棟樓。其中57棟樓是住宅,,6棟樓是附屬建筑,,主要為老年活動中心、村委會等設施,。
據四川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介紹,,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戰(zhàn)場,四川省許多邊遠地區(qū)由于生存條件惡劣,,存在大量“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現象,。四川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頭號工程”,在“十三五”期間,,計劃對136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涉及21個市(州)146個項目縣(市、區(qū)),。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已建成住房涉及119.9萬人,搬遷入住115.2萬人,,累計脫貧107萬人,。
2016年以來,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四川各地不但實現了貧困人口“挪窮窩”,,同時還配套建設了農村公路、入戶電網和飲水管網,,從根本上解決了搬遷群眾住房難,、行路難,、用電難、人畜飲水困難等問題,。與此同時,,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累計新建,、改建學校166個,、幼兒園398個,新建,、改建衛(wèi)生院(所)2519個,,修建村文化室、活動室等鄉(xiāng)村公共活動場所3453個,。
當前,,四川正按照“業(yè)興、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在搞好住房和安置區(qū)配套基礎設施及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因地制宜,,統籌整合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結余資金和其他扶貧資金,在安置區(qū)培育和扶持了一大批后續(xù)產業(yè),,努力實現搬遷群眾“換窮業(yè)”,。
新華社武漢5月15日電 題:湖北南漳:“扶貧車間”為易地扶貧搬遷“續(xù)力” 新華社記者侯文坤 “沒想過自己還能再工作,多虧了家門口的‘扶貧車間’
央廣網貴陽2月26日消息(記者孟海)2月25日,,由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和貴州省生態(tài)移民局共同舉辦的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工作專題培訓班在貴州省委黨校開班
央廣網貴陽2月24日消息(記者王珩)記者從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工作推進會上獲悉,,截至目前,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已累計搬遷入住132萬人,,剩下56萬人今年上半年將全部搬遷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