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來”“走在前面”,杜富國始終踐行著自己的入黨初心,。當那枚埋藏于地下的手榴彈爆炸的瞬間,,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危險,用失去雙手雙眼的代價,,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zhàn)友,。
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負傷住院后,,杜富國依然堅持軍營一日生活制度,,起床、學習,、體能訓練一如平常,。在跑步機上,他3000米跑的最好成績達到13分08秒,,殘臂完成平板支撐能堅持1分20秒,。
“做了就要做好,還要做到最好”,,這是杜富國的口頭禪,。在大伙眼中,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國不算天資聰慧,。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他在第一次專業(yè)理論考核中全隊墊底。但就是這樣一名略顯笨拙的兵,,卻有自己的做事原則--執(zhí)著,。
為了掌握掃雷知識,他加班加點背記,,書上滿是圈圈寫寫,,考核成績從32分到70分,再到90分,,有時候還考滿分,。掃雷四隊教導員凌應文說,如果將他的分數(shù)按時間軸連成線,,簡直就是一個士兵的成長曲線圖,。
為練強探雷針手感,,臨戰(zhàn)訓練中,杜富國每天要練上萬針,,像繡花一樣將草皮翻了個遍,,胳膊酸得都抬不起來。分隊長張波說,,有段時間每次吃完午飯,,都會看到杜富國一個人在外面“戳”地雷。
他還請戰(zhàn)友隨意埋設(shè)鐵釘,、硬幣、彈片,,通過斜放,、深埋、混合,、纏繞增加難度,,以此訓練“聽聲辨物”本領(lǐng)。經(jīng)年累月,,他熟練掌握10多種地雷的排除法,,將探雷器練成了“第三只手”。在綜合考核中,,杜富國的課目成績?nèi)珒?yōu),。
杜富國還創(chuàng)新了一些提高掃雷效率和安全性的小招法小發(fā)明:琢磨“田”字分割法,把大塊的雷場分割成小塊,,便于多個作業(yè)組同時作業(yè),;為提高轉(zhuǎn)運爆炸物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他制作10多種存放爆炸物的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