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29日電(記者 吳曉穎)她是小說《紅巖》中江姐的人物原型,,她是在渣滓洞監(jiān)獄受盡酷刑堅貞不屈的巾幗英雄,她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影響和激勵了幾代人,。她就是江竹筠,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著名革命女烈士,。
江竹筠,四川省自貢市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大山鋪鎮(zhèn)江家灣一個農民家庭,。她8歲隨母親逃荒到重慶,10歲進襪廠當童工,,后考入重慶南岸中學和中國公學附中,。
1939年,江竹筠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秋,,她進入中華職業(yè)學校學習,并擔任該校地下黨組織負責人,,從事青年學生的工作,。
1943年,黨組織安排她為當時中共重慶市委領導人之一的彭詠梧當助手,,做通信聯(lián)絡工作,。同時,他倆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組織整風學習的指導中心。
根據(jù)黨的指示,,1944年,,江竹筠考入四川大學,以普通學生的身份做黨的工作,。1945年,,江竹筠與彭詠梧結婚,后留在重慶協(xié)助彭詠梧工作,負責處理黨內事務和內外聯(lián)絡工作,,同志們都親切地稱她江姐,。
1947年,江竹筠受中共重慶市委的指派,,負責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斗爭,。在丈夫彭詠梧的直接領導下,江竹筠還擔任了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聯(lián)絡和組織發(fā)行工作,。這年春夏,,川東黨組織開始把工作重點轉向農村武裝斗爭,彭詠梧奉上級指示赴川東領導武裝斗爭,,任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方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江竹筠以中共川東臨委及下川東地委聯(lián)絡員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爭最前線。
1948年,,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江竹筠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說:“這條線的關系只有我熟悉,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xù)戰(zhàn)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