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7月3日電(記者屈辰 朱麗莉)7月1日晚,,黃文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靜靜地收看“時代楷模發(fā)布廳”節(jié)目,。燈光下,,家人悄悄拭淚。
黃文秀的家,,在廣西百色市田陽縣郊區(qū),。原來僅有三間小瓦房,前幾年新建了一棟兩層的紅磚房,。剛工作不久的黃文秀給家里添了3萬元錢,,這是她得到的百色市人才引進5萬元安家費中的一部分。
黃文秀的家曾在大山深處,,那里缺水少地,、交通困難。在當?shù)攸h委政府的扶持下,,上世紀90年代,,父親黃忠杰帶著一家老小離開貧瘠的大山,到這里開荒種田,,并扎下了根,。
“感謝黨和政府,幫我們協(xié)調(diào)安排了耕地,,對我們家來說這是大恩,。”在黃忠杰心里,,家人告別世代居住的大山,,這一恩情必須要回報,他也給孩子們埋下一顆知恩圖報的種子,。
為了過上安定的生活,,黃忠杰帶著家人種植甘蔗、芒果,、木薯等作物,,還養(yǎng)起豬、牛和馬,。盡管家境清貧,,但一家人多年來勤勤懇懇地勞作,他們堅信,,勤勞便能致富,。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黃文秀意識到,,只有奮斗進取,,才能改變命運,才能報效祖國。自立自強的黃文秀從小努力上進,,立志到外地求學,,接受更優(yōu)質(zhì)的教育。父親克服各種困難,,堅持送兄妹三人上學讀書,。
“文秀”是姐姐黃愛娟給妹妹起的名字,“小妹文靜秀麗,,到北京求學后非常關(guān)愛家人,。”上學時,,黃文秀勤工儉學,,邀請父親到北京游玩,圓了父親“看看天安門”的愿望,。參加工作后,,她給母親精挑細選了一份禮物,一只刻著“女兒愛你”的銀手鐲,。
生活中的黃文秀樂觀開朗,,有想法、有主見,。姑媽黃麗婷記得,,中學時的黃文秀經(jīng)常跟她交流功課和想法,“她高一時就和我討論對未來的規(guī)劃了,?!?/p>
讀大學后,黃文秀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她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011年,黃文秀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
來自廣西百色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孩黃文秀,從石頭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她回到家鄉(xiāng)工作,響應號召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