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7月11日電 題:“中國強大,,人民幸福,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專訪渣滓洞,、白公館脫險志士
新華社記者張琴 周聞韜
70年前,,11月27日,陰雨霏霏,。
重慶渣滓洞監(jiān)獄,,24歲的孫重從二樓被轉(zhuǎn)押到一樓牢房;不遠處的白公館監(jiān)獄內(nèi),,25歲的郭德賢換上了入獄前穿著的旗袍,,靜靜地坐在地板上……
此刻,解放軍的炮聲已隔江可聞,,新中國的曙光即將灑向這里,。然而,槍聲,、喊聲,,火光、血流,,渣滓洞、白公館變成人間地獄,,300多名被關(guān)押在此的革命志士倒在了黎明之前,。
他們用生命踐行了周從化烈士生前“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的誓言,。
在血與火中,,僅35人幸運脫險。
流年似水,,脫險志士們陸續(xù)離世,,孫重和郭德賢是目前在世的兩位幸存者。70年來,,脫險志士們始終不忘初心,,理想與信念依然熠熠發(fā)光,并用一生不斷感染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白色恐怖中,,他們毅然跟共產(chǎn)黨走
國之大家還是個人小家?生還是死,?
這是那個時代革命志士面對的一道必選題,,也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父母生養(yǎng)、幼兒繞膝,,沒有人不眷戀現(xiàn)世安穩(wěn),,不渴望家庭幸福,但選擇了革命道路,,就必然要面對無數(shù)艱難抉擇甚至犧牲,。
救亡圖存,波濤洶涌,,大批進步青年踏上革命道路,。
出生于浙江定海的孫重,為謀生輾轉(zhuǎn)來到重慶,,進入一家兵工廠當上技術(shù)工人,。他積極參加地下黨領(lǐng)導的工人運動。為了革命,,他將父母和弟弟送到武漢,,并暗下決心“革命不成功不成家”。1947年9月,,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受到上海回鄉(xiāng)武裝起義的哥哥以及表叔等革命者的影響,,12歲的郭德賢心中扎下了革命萌芽,,她的家成了秘密聯(lián)絡點。在重慶云陽簡易女子師范學校讀書時,,她參加進步團體“自治會”,,組織同學們上街義演,,為抗戰(zhàn)前線募捐,。1939年8月,年僅15歲的郭德賢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新華社西安4月27日電(記者李浩)古城西安的玉祥門環(huán)城公園里,矗立著一座名為“玉祥門十二烈士就義舊址”的紀念碑,。72年前,,烈士劉伍和11位革命志士就在這里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