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7月16日電 ?題:為了雪山“孤島”的微笑——西藏阿里楚魯松杰鄉(xiāng)蹲點手記
新華社記者陳尚才
當轟鳴的裝載機推開冰封數(shù)月的積雪,25歲的楚魯松杰鄉(xiāng)干部歐榮生盼來了“孤島”里的開山期,。山外的汽車駛進鄉(xiāng)里時,,他為之歡呼雀躍……
要花一番功夫,才能在地圖上找到歐榮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西藏自治區(qū)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楚魯松杰鄉(xiāng),。它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深山里,,是阿里地區(qū)最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這里平均海拔4100米,,每年冬季大雪封山半年左右,,是青藏高原上名副其實的“邊陲孤島”。
2018年11月下旬,,記者來到楚魯松杰鄉(xiāng)掛職蹲點,,和當?shù)馗刹咳罕娡酝⊥瑒趧樱哌呹P,,住牧場,,訪民情,,聽民生……
封山半年,能儲存的蔬菜是土豆,、蘿卜,、白菜等。在這樣一處孤懸于雪山里的高原邊陲,,楚魯松杰鄉(xiāng)的干部群眾為一年中最期待的幾個月而滿心歡喜,。
這意味著持續(xù)數(shù)月的風雪將止,果蔬,、飲料等生活物資將不再短缺,,也意味著深山之“春”即將到來。
驅車翻越海拔5800米的大雪山,,可前往縣城理發(fā),、洗澡、購物,,再吃上一頓香噴噴的飯菜——這是駐守鄉(xiāng)政府的20名干部期待很久的幸福,,也是記者的心愿。
大雪封山的日子,,山里的艱苦,,山外的人或許很難想象。這些普通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卻成了楚魯松杰鄉(xiāng)500余名干部群眾的莫大奢望,。
“這是我度過最漫長的一個封山季?!睔W榮生笑著說,。被別人稱為“小白”的他,已曬得面色黑紅,,臉上正在脫皮,。
2012年9月,楚魯松杰撤村設鄉(xiāng),,年輕的歐榮生退伍后來到這里工作,。他經(jīng)歷過頭痛、流鼻血的痛苦,,也體驗過挑水做飯,、啃干牛肉、借宿牧家?guī)づ?、風雪中巡邊的工作生活,,如今已成長為一名壯實的基層干部。
這些在別人看來異常艱苦的事,在歐榮生的言談中卻是那樣的有趣,?!拔覀儼胍归_車見過狼群,有一年還遠遠看到過雪豹,?!彼f。
每次來到巴卡村,,記者總為農(nóng)牧民群眾臉上的笑容所打動,。農(nóng)牧民用粗糙的大手握著記者的手,不住地說:“久勒,,久勒(藏語方言‘來了,,來了’之意)”,滿臉歡喜,。
“這里是我們的家園,,我不覺得苦!”35歲的次仁索朗是村委會副主任,,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他要做的工作是,,每隔半個月,,和村里的男人們騎馬去巡邊。
“有沒有人越界,,有沒有牛群跑到我們牧場,,我們的牦牛去哪,這些都是日常放牧要注意的事,?!?次仁索朗笑著說,“我腳下的土地,,既是家也是國,,我們有義務守護好?!?/p>
25歲的女扶貧干部索朗普赤,,每天把自己“鎖”在冰冷的辦公室里,靠著發(fā)電機辦公,,查資料,、做報表、核數(shù)據(jù),,樣樣工作都不落后,。可只要有空,她立刻變成“活寶”,,踢毽子,、講笑話,愛笑愛鬧,,歡樂無窮,。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在這群80,、90后干部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沒有什么比在極端缺氧,、大雪封山的邊陲干部群眾臉上的笑容更珍貴,,也沒有什么人和事更能詮釋這份精神的深沉含義。
或許在有些人眼中我們是所謂難纏的“釘子戶”,,但不是不得已,我也真心不愿意這樣做,。扶溝縣的信訪干部多次登門了解情況,,態(tài)度很好,及時把矛盾化解在了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