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情滿邊疆 奮斗無悔——走近2019年“最美支邊人物”(上)
新華社記者
有一群人,他們把對親人的思念深埋心底,,只為遠方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有一群人,,他們跨越山水歷盡艱辛,只為讓幸福的“春風”吹向邊疆……
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嶄新面貌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宣部發(fā)布了2019年“最美支邊人物”候選人先進事跡,。
皚皚雪山,,見證扎根邊疆、奮斗不息的忙碌身影,;
茫茫林海,,訴說團結(jié)和睦、親如一家的動人故事,。
擇一事為一地獻一生
“我不留在上海,,我就是要去柳州?!?958年,,年僅20歲的楊冠淼作出了人生的選擇。這份堅定,,源自一個宏大的理想:要在廣西建設一個大型的現(xiàn)代化工廠,。
從用竹子搭建的廠房到如今屹立于國際市場、擁有幾乎涉及工程機械全部產(chǎn)品線的現(xiàn)代化企業(yè),,由弱到強的背后,,是楊冠淼和他的同伴們60年如一日的拼搏奮斗。
就在楊冠淼選擇去廣西的同一年,,剛剛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yè)的羅遼復背上行囊,,踏上前往內(nèi)蒙古的旅途。等待他的內(nèi)蒙古大學正處于起步階段,,教研條件簡陋,,缺少資料設備。沒有文獻,,他就去北京找,;沒有圖書,他就去外地買,;沒有能夠討論科研問題的對象,,他就與自己的大學同學書信交流。就這樣,,羅遼復為內(nèi)蒙古大學物理學科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86歲的劉銘庭選擇用一生守望的,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為了摸清沙漠“脾氣”,,他繞著塔里木盆地轉(zhuǎn)了7圈,,走了約40萬公里。經(jīng)過反復考察研究,,劉銘庭成功培育既能防風固沙,、又能創(chuàng)造經(jīng)濟效益的紅柳肉蓯蓉。如今,,新疆策勒縣,、于田縣已擺脫“沙逼城下”之困,曾經(jīng)深度貧困的農(nóng)戶靠著它蓋起了新房,,買上了汽車,。
新華社杭州6月28日電(記者顧小立)《安吉共識——中國新農(nóng)科建設宣言》28日在浙江省安吉縣發(fā)布,我國新農(nóng)科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湯定元院士逝世 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湯定元先生,于2019年6月3日10時40分因病醫(y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100歲。
高校學科建設這份成績單怎么樣 軟科26日正式發(fā)布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
新華社赫爾辛基6月11日電(記者李驥志)中國選送的《浩瀚的星空》大型教學項目日前在芬蘭第三屆StarT國際跨學科項目學習與教學實踐比賽中獲得教師實踐門類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