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1日電 題:高溫下,,請善待與尊重他們
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夏到中伏格外熱,,動輒三四十攝氏度的氣溫著實令人難熬,。即便是這樣的天氣,,警察,、快遞小哥,、建筑工人等許許多多平凡的勞動者依然在戶外酷暑中堅守崗位,保障著社會秩序正常運轉,。
對高溫下的勞動者,,高溫津貼是一份應得的“清涼”??墒?,個別用人單位對給予這份“清涼”扭扭捏捏、缺斤短兩,。有的用人單位借風雨來搪塞,,今日風來、明天雨到氣溫不達標,,按月份發(fā)放的高溫津貼,、防暑降溫費就沒了蹤影;有的用人單位拿實物來沖抵,,將按現(xiàn)金發(fā)放的“清涼之策”替換為藿香正氣水,、綠豆湯、冰糕等,。
高溫津貼也好,,防暑降溫費也罷,于情于理皆有出處,。但每年都有公眾對此問題抱怨,,說明這項工作仍需抓好落實。兌現(xiàn)這份“清涼”不僅是一項福利政策,,更是對勞動者最起碼的尊重,。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鄉(xiāng)鎮(zhèn),無論是大單位還是小公司,,聚攏人氣才能有發(fā)展活力與前進動力,。關心居民、愛護員工不是一句空話,。引人落戶不容易,,留人常駐更不簡單。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此高溫天氣,如何關心愛護一線工作人員特別是戶外勞動者,,折射出民生關懷程度,,也體現(xiàn)出一個地方和單位的吸引力。
“誰言苦熱天,,元有清涼地,。”一份津貼,、一聲問候,,雖無法驅除暑熱,卻無疑令人心生清涼,。當此炎炎夏日,,每位辛勤付出的勞動者,都值得被善待與尊重,。
前段時間,,云南多地開啟近40°C的“燒烤模式”,,和高溫天氣一樣火的還有一張圖,有媒體報道稱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田里的玉米竟“自爆”成了爆米花,,事情真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