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3日電(記者杜康)“辛苦啊,,老戴!”夏日的早晨,來去匆匆的居民不忘跟旁邊的戴啟躍打聲招呼,,大家親熱地稱他為“老戴”,。
來自上海市長寧區(qū)虹旭小區(qū)的戴啟躍,如今正做著一個略帶“時尚”的新職業(yè)——垃圾分類管理員,。
老戴今年54歲,,江蘇人,今年是他來上海的第15個年頭,。
虹旭小區(qū)垃圾投放點開放時間是早7點到10點,,晚5點到8點。期間,,老戴守在投放點邊上,,協(xié)助居民做分類。分得不對,,老戴就糾正一下,;分得好,老戴就給居民的綠色賬戶記分,,積分可以用來兌換商品,。
投放點開放三個小時,,垃圾桶要滿上好幾次。尤其是周末,,垃圾更多一點,,一天下來,投放點上干垃圾七八桶,,濕垃圾約三桶,。桶滿了,老戴就用小拖車把滿桶運到倉庫,,置換新桶過來,。
濕垃圾桶裝滿之后得有100公斤。戴啟躍說:“這也是體力活,,不能閑著,。”
盛夏來臨,,空氣濕度也大,,動一動就出汗?!昂迷谕斗劈c不是露天的,。”虹旭小區(qū)的這個投放點是搭建出來的封閉建筑,,老戴自己備了風扇,,“夏天也還過得去,比以前強多啦,!”
“最累最不好干的時候已經過去了,。”老戴說,,“最累的是分類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居民不會分,講給他們聽,,有的還不耐煩,。”
更有居民不理解,,反問老戴:“你有什么權力要求我分類,?”老戴說:“我就解釋,你不分,,我們也給你分?!蓖斗劈c上其他志愿者也幫著說一說勸一勸,,老戴說,,不想跟居民發(fā)生沖突。
居民志愿者劉阿姨介紹,,垃圾分類推進也是大家相互體諒的過程,。“濕垃圾破袋,,老戴看到分得不對的,,就用鉤子挑出來,給居民看一下,。三四次之后,,基本就不會出錯了?!?/p>
如今,,虹旭小區(qū)居民的垃圾分類已經比較自覺。對老戴來說,,高興的是,,不用時時刻刻盯著桶了?!熬用耩B(yǎng)成習慣后,,你過去盯著他,有些人會覺得你不信任他哩,?!崩洗髡f。
“現(xiàn)在我們都說,,垃圾分類是新時尚,,分類做好了,對環(huán)境也好,。這個夏天,,我干得很有勁!”老戴說,。
居民醫(yī)保賬戶取消 城鄉(xiāng)居民醫(y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y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tǒng)籌進行替代,。
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和中緬經濟走廊建設的東風,,中緬的雙向交流不斷強化,兩國在畜牧,、農業(yè),、制造、礦業(yè),、石油天然氣,、電力和飯店旅游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