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10日電(記者魏圣曜、孫曉輝)在山東金鄉(xiāng)縣王杰村,,一座蒼松翠柏環(huán)繞的院落內,,一尊3米多高的白色人物雕塑肅穆矗立,雕塑后的展廳內,,安放著雕塑原型——英雄王杰的照片,、日記、生活用品等遺物,。這里就是王杰紀念館,。
王杰,1942年生,,山東金鄉(xiāng)縣人,。1961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他以雷鋒為榜樣,,從小事做起,處處以身作則,,“以服從祖國的需要為快樂”,,為了黨的事業(yè)“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逐步成長為一名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他熱愛學習,,寫下了10多萬字的日記。
王杰關懷戰(zhàn)友,,愛護集體財產(chǎn),,幫助群眾做好事從不留名,。他勤奮工作,在執(zhí)行訓練,、施工和抗洪救災等各項任務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稱為“閑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隊里年年是優(yōu)秀戰(zhàn)士,兩次榮立三等功,,當了班長,,被評為“模范共青團員”和一級技術能手。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蘇省邳縣張樓公社幫助民兵地雷班進行軍事訓練。在炸藥包即將發(fā)生意外爆炸的危急關頭,,為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撲向炸藥包,獻出了自己23歲的年輕生命,。
根據(jù)王杰生前愿望,,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65年11月2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王杰班”,。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他題了詞,。
1965年11月9日,《解放軍報》以“一心為革命”為題,,刊登了王杰的日記,,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解放軍原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lián)分別發(fā)出通知,號召向王杰同志學習,。學習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踏踏實實,,埋頭苦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貴品德,。
資料圖:多支森林消防隊伍舉行默哀儀式,,悼念四川涼山木里火災中犧牲的30名撲火英雄。 4月4日上午,,四川木里“3.30”森林火災撲救中犧牲的烈士追悼會在北京和四川兩地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