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8月9日,再走長征路第60天,,陜西志丹,。
志丹縣,原名保安縣,,1936年6月,,為紀念陜甘蘇區(qū)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劉志丹而更名為志丹縣,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紅軍將士曾在此戰(zhàn)斗生活了6個多月,。
在志丹縣城的這條老街上,這一面紅砂石的山坡,,當年可謂群英薈萃,,云集了一大批軍政人才,他們在這里心懷天下,、求學奮斗,,這里就是曾經的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
抗日紅軍大學1935年6月在瓦窯堡創(chuàng)立,,之后不久就跟隨中共中央遷到了志丹縣,,當時志丹縣城條件非常有限,很難找到一個適合開辦大學的地方,。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從紅軍大學建校開始,,這種精神就深深地埋在了學員們的心里,。抗日紅軍大學第一期共開三個科,,其中,,一科40人,大多是紅軍師,、團以上干部,,都有八年以上作戰(zhàn)經驗,他們就是在這個山坡上學習生活,。像這個石洞就是他們的教室,,石桌子,、石凳子和泥土糊的黑板,依舊是過去的模樣,。老師站在講臺上授課,,粉筆寫在泥土糊的黑板上,字跡都不太清楚,,學員們坐在石凳子上聽課,,沒有書桌,只能墊在膝蓋上做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