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9月3日電 題:“讓老百姓安心就是我們的初心”——一次棚戶區(qū)改造里的主題教育實踐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終于拆了,,就等著搬新家了,!”78歲的老人張鳳茹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用兩天時間辦完了房改,、交房驗收,、簽訂協議等一連串手續(xù),在一個月前告別了“五六十歲”的老房子,。
道外區(qū)是哈爾濱市四大老城區(qū)之一,。張鳳茹所在的道外區(qū)東棵街,有1000多戶居民,,是當地較大規(guī)模的集中連片棚戶區(qū),。危房殘損,街巷擁堵,,污水橫流……這里基礎設施老舊,,衛(wèi)生條件差,火災隱患大,。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近年來很多居民選擇搬走,只剩下一些老住戶和外來務工人員,?!跋奶焱饷嫦麓笥辍⑽堇锵滦∮?,冬天還得自己燒爐子取暖,。”張鳳茹說,,大家要求整體搬遷改造的意愿強烈,,棚改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
今年6月中旬,,通過百姓留言板,,省市區(qū)各級領導都關注到東棵街棚戶區(qū)的“煩心事”。道外區(qū)立即將東棵街北區(qū)棚戶區(qū)改造工作確定為“一號工程”,,將征收現場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基地,。
7月12日,道外區(qū)抽調138名干部,,成立棚改征收指揮部,,分成20多個工作組,,駐扎在征收現場,,開始了“早六晚九”的征收工作。
“好政策”讓百姓吃下“定心丸”,。此次棚改同步實施貨幣補償,、產權調換等安置政策。其中,,產權調換實行現房,、期房“雙安置”政策,在原有期房原地回遷安置的基礎上,,還為搬遷居民提供了多個地點的現房房源,。
“區(qū)域內老人多、困難戶多,,征收政策需要反復講,、多次講?!钡劳鈪^(qū)副區(qū)長杜平說,,通過廣播、電臺,、入戶等方式對征收政策進行全方位宣講,,征收現場還張貼了搬遷流程圖和百姓明白榜,居民對照實例,,就能知道怎么辦,、到哪辦、找誰辦,,并且初步算出自己能夠得到的補償數額或安置房面積,。
周炳鶴是當地老住戶。經測算,,他的房屋面積為80平方米左右,,按照政策還可以得到臨時安置補償、搬遷獎勵及低保,、殘疾照顧等多筆補助,,一共拿到93萬元安置費?!斑@個小房是我20多年前買下的,,當時才花了2萬元,,沒想到動遷補償了這么多?!敝鼙Q說,。
在征收現場,黨員干部胸前都佩戴著黨徽,,主動亮身份,、樹形象、做表率,。棚改指揮部還成立了臨時黨委,,為一些特困家庭和殘疾、孤寡老人等,,提供“愛心定制”服務,。
65歲的傅廣生肢體有殘疾,兒子與妻子也都患病,,加上家里物品繁多,,搬家讓他很犯愁。臨時黨委得知后,,馬上組織黨員幫他搬好了家,。
講道理、講感情,,又講事實,、講法律。據介紹,,由于個別居民存在投機心理,,企圖通過非正常分戶、違法購買,、私下交易等方式套取補償,。征收項目組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對有異議,、認定上存在難度的房屋,,工作人員反復核實,并進行“集體會診”,。
7月31日,,隨著房屋拆遷的聲聲巨響,道外區(qū)僅用20天就完成了10.93萬平方米的房屋征拆任務,。
道外區(qū)委書記關世勛說,,未來將進一步推進棚戶區(qū)改造工作,切實改善百姓居住條件,,確保人民群眾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13日電 題:告別棚戶區(qū) 邁向新生活——烏魯木齊老城區(qū)改造圓百姓安居夢 新華社記者顧煜 最近的10個月是64歲的李桂珍十幾年來最輕松舒適的10個月
新華社哈爾濱3月3日電 題:鶴崗“棚戶社區(qū)”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王君寶 站在黑龍江省鶴崗市沿河社區(qū)寬敞明亮的辦事大廳門前,,望著眼前干凈整潔的群眾廣場與棟棟亮著燈光的居民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