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4日電 題:在險絕處,,為國守邊關(guān)——新疆帕米爾高原三位護邊員的人生“史詩”
新華社記者阿依努爾,、宿傳義
一個人,一輩子,,怎樣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新疆帕米爾高原三位護邊員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答案,。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下稱克州)邊境地區(qū)主要位于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3000多米,是新疆條件最艱苦的地州之一,,全州邊境線長達1133.7公里,,當(dāng)?shù)卦S多農(nóng)牧民護邊員日夜巡護在懸崖峭壁、險山溝壑中,。
對于帕米爾高原的護邊員而言,,熱愛祖國是一種信仰:義務(wù)巡邊、不求回報,,需要時,,可以獻出鮮血和生命;熱愛祖國也是一種品格:做到極致,、謹(jǐn)守祖訓(xùn),、找尋人生的意義。
10多萬塊“中國”石 58載守護記
77歲的布茹瑪汗·毛勒朵是克州烏恰縣吉根鄉(xiāng)冬古拉瑪通外山口的護邊員,。從19歲起就義務(wù)巡邊,,50多年來在10多萬塊大大小小的邊境山石上刻下“中國”兩個字,,這些手刻界碑如同人生“史詩”,記錄著她的愛國之心,。
冬古拉瑪通外山口海拔4090米,,地形復(fù)雜,山陡路險,,氣候變化無常,。在克州,這樣的通外山口有上百處,。這里一度沒有明顯的界碑,,布茹瑪汗手刻的“中國”石,無言宣示著我國領(lǐng)土的完整和神圣,。
布茹瑪汗的父親自幼是孤兒,,在舊社會,,他靠為巴依(富戶)家放牧討生活,。對于來之不易的和平十分珍惜,彌留之際還囑咐布茹瑪汗:“這里是解放軍吃著草根才解放的,,你要守護好邊境,。”
那時,,很少有女性放牧巡邊,,但布茹瑪汗卻每日早出晚歸查看邊境狀況。照顧不了孩子,、照顧不了家庭,,腿腳常常被尖利的巖石劃出道道血口,無數(shù)次被困暴風(fēng)雪中……
父親的教誨她始終沒有忘記,。寒來暑往,,貧窮、危險都沒有能阻止她巡邊的腳步,。
對邊防戰(zhàn)士,,她飽含深情:1999年,一名邊防戰(zhàn)士凍傷雙腳,,布茹瑪汗立刻宰殺養(yǎng)了7年的山羊,,用羊血救治;2004年,,她步行15個小時去救助被困暴風(fēng)雪中的7名戰(zhàn)士,;她給戰(zhàn)士織毛衣、做被褥,,慶祝建軍節(jié)……
布茹瑪汗有3個兒子,、2個女兒,。她常對他們說:“我因為護邊一輩子才過得這么有意義。你們現(xiàn)在每月還有護邊補助,,就算國家不給錢也要好好守護,。”
冰山腳下一家四代接力護邊69年
對于生活在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峰腳下的買買提努爾·吾布力艾山一家而言,,為了信守承諾,,一家四代,在云端接力護邊整整69年,。
買買提努爾是克州阿克陶縣布倫口鄉(xiāng)蘇巴什村木孜闊若通外山口的護邊員,,這里海拔4100米,終年積雪,,氣候酷寒,,是通往塔吉克斯坦的要道。
44歲的買買提努爾已護邊22年,,他的祖父珀默勒·多來提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護邊員,,他曾告訴子孫,“我們?nèi)嗽谀睦?,界碑就在哪里”,,這句“祖訓(xùn)”,子孫牢記在心,、代代相傳,。
1952年,買買提努爾的父親吾布力艾山·托木成為護邊員,。28年后因病下山,。1980年,大哥塔吉丁·吾布力艾山接替父親成為護邊員,。1998年,,買買提努爾從大哥手中接過護邊員工作。盡管從小夢想這一天,,但他覺得:“像是從大哥手里拿走了他最心愛的東西一樣難過,。”
買買提努爾熟悉木孜闊若的每一條溝壑,。22年,,他換了10匹馬、騎壞了6輛摩托車,,巡邊路上所受的傷多達20余處,。
如今,他的侄子、女兒也成了護邊員,。子孫們繼承了祖輩忠誠,、肯吃苦的品格,讓他欣慰無比:“一個人一輩子能做的事情有限,,護邊是我們能夠為國家做的最大的事,,絕不辜負(fù)?!?/p>
臨危不懼 風(fēng)雨有我
黝黑,,臉頰上一大片高原紅,容顏滄桑,。像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其他護邊員一樣,,38歲的加爾買買提·阿不都熱合曼有一張典型的“高原臉”。他說:“護邊,,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加爾買買提是烏恰縣膘爾托闊依鄉(xiāng)塔克拉克村的護邊員,,這里野狼出沒,,山高路陡,他負(fù)責(zé)巡邏的地段,,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每次巡邊至少要騎行33公里,、徒步34公里,。13年的護邊生活,他遇到過無數(shù)危險,,甚至差點失去生命,。
2010年3月,加爾買買提外出巡邊遭遇雪崩,,被飛滾的雪崩“打入”溝壑,,幾個小時后才掙扎著從雪堆里爬出。2012年8月,,他攔截試圖非法越境人員時受傷,,左臂至今無法提重物。2013年8月,,帕米爾高原連降暴雨,,他獨自騎著摩托車進山巡邊,在泥濘的山路上忽聽幾聲巨響,,就連人帶車被山洪沖走……
加爾買買提說:“就像史詩《瑪納斯》一樣,,父輩們將愛國精神通過故事、史詩口口相傳給后代,,愛國精神從小就流淌在了我們的血液里,,我們忠誠為國守邊,,既滿足又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