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貴瑪沒有辜負鄉(xiāng)親們的信任。她把牧業(yè)勞動之余的時間都放在學習產(chǎn)科醫(yī)學技術上,,逐步掌握了一套在牧區(qū)簡陋條件下接產(chǎn)的獨特方法,,10多年間挽救40多位年輕母親的生命。
都貴瑪不是專職醫(yī)生,,她的第一身份還是牧民,。因為放牧和接產(chǎn)不能兼顧,當年與她一起參加產(chǎn)科培訓的人,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下來,。她說:“只要有病人家屬來家里叫我,,不管多忙,我都得趕過去,,因為黨和政府讓我學習掌握了這門技術,,這就是我的責任?!?/p>
就像履行照顧好“國家的孩子”的承諾一樣,,都貴瑪一直盡職盡責地履行著產(chǎn)科大夫的職責,直到90年代,,牧區(qū)醫(yī)療和交通條件改善,,牧民產(chǎn)婦能方便接受專業(yè)醫(yī)院診療。
身邊困難人群的“愛心使者”
對于幼年失去父母的孟克吉雅和朝格德力格爾兄弟倆來說,,有個像都貴瑪一樣的姑姑算是悲慘命運中的幸事,。1980年,都貴瑪?shù)母缟┫嗬^病故,,她二話沒說把年僅3歲和10歲的兄弟倆接回家,,與自己的女兒一同撫養(yǎng)成人。到了上世紀90年代,,都貴瑪80多歲的姑姑,、姑父癱瘓在床,無人照顧,。她又義不容辭地將老兩口接到家里,,承擔起照顧的義務,直到3年后老人們?nèi)ナ馈?/p>
時間跨入21世紀,,都貴瑪已進入暮年,,一場嚴重的車禍,讓她的身體大不如從前,。但她還是處處牽掛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盡其所能為他們排憂解難。
汶川地震后,,她主動聯(lián)系嘎查黨支部交納3000元的“特殊黨費”,;得知當?shù)匾凰W有50多名貧困學生,她拿出5000元幫他們交納相關費用,;她是當?shù)剡叿琅沙鏊摹熬幫狻苯虒T,,每年都為邊防官兵講政治教育課……
“我這輩子做的這些事情,其實都是我應該做的事情,,黨和國家給了我榮譽,,我非常榮幸,。人的一生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會用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都貴瑪說,。
一輛摩托車,、一張地圖、一副褡褳,、兩部手機,,這就是他的“臨時警務室”;騎壞了8輛摩托車,,累計行程130萬公里,,可以繞地球33圈,這是他的工作“數(shù)據(jù)”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5日電(記者柴海亮,、勿日汗)56歲的草原牧民阿有西扎布的生活從未像現(xiàn)在這般“講究”,。每次做飯、熬奶茶,,他都要用“甜水”,,而讓水變“甜”的是一臺壁掛式凈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