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彭運江想到一個辦法——“調平機制”,。2017年,隴木峒村開始推行村級公益保障金機制,,對有關對象發(fā)放大病救助金,、養(yǎng)老補貼金、助殘撫恤金,、助學金,。彭運江說,雖然發(fā)的錢不多,,但村民心態(tài)平衡了,,這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矛盾。
人心思齊,,隴木峒村的發(fā)展步入快車道,。2018年,在西南民族大學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隴木峒村將鄉(xiāng)村旅游作為主打產業(yè),,第一個游樂設施“滑草”項目動工,之后又新增了真人CS,、懸崖秋千等項目,。今年以來,旅游門票收入200多萬元,。
隴木峒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姚勇說,,游樂項目剛開業(yè)時,,一度出現游客排長隊,、沒飯吃等狀況,,村支兩委帶著村民連夜想辦法,趕緊架灶做飯,、增設休憩區(qū),。在他看來,產業(yè)發(fā)展的成功,,不僅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全村的凝聚力。
如今,,隴木峒村由“后進生”變?yōu)榱恕皟?yōu)等生”,,90%以上的貧困人口已經脫貧。記者問彭運江,,有什么“解題”訣竅,?
“做事公開、公平,、公正,,讓群眾有獲得感。再加上黨和政府作為后盾,,就沒有什么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彭運江毫不猶豫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