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題: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國網事·感動2019”三季度網絡感動人物群像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陳地
總有一些人,勾起你心中溫暖的回憶,;總有一些事,,不禁讓你淚流滿面。他們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崗位,,大多時候普普通通、默默無聞,,但他們有著相似的精神,,這種精神令人感動,催人奮進,。21日,,“中國網事·感動2019”三季度網絡感動人物評選結果揭曉。
堅守,,是最初的承諾
你劃過許多回槳,,卻總是圍繞著這片湖水;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四年,,絢爛了幾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雙鬢。廣西上林縣西燕鎮(zhèn)大龍洞村地處石山庫區(qū),,當地的山區(qū)孩子到村里的教學點上學,,如果不走水路,就只能翻山越嶺,。村莊與教學點之間是陡峭的石山,,腳下是深不見底的湖水。作為教學點唯一的教師,,石蘭松用船接送學生上下學,,34年來撐壞了8艘木船。這艘屬于石松蘭的“希望之舟”,,見證了一撥又一撥山里娃依靠知識改變命運的過程,。
沙漠邊緣夏天溫度往往超過40℃,冬天則低于-20℃,,極熱極干極寒是護林員必須承受的考驗,。在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46歲的護林員艾力·尼亞孜和175名同事幾十年默默守護在這里,。無論風沙多少次掩埋了他們巡護的腳印,,無論烈日多少次暴曬他們的皮膚,無論護林站小小的屋子里有多少個孤寂的漫漫長夜,,艾力·尼亞孜和他的護林員伙伴不會忘記,,守護綠色是他們的初心,保護胡楊林是他們的使命,。沙漠終將知道,,比沙更頑強的,是人,。
“如果不艱苦,,哪還需要來援藏?高原之上,,缺氧不能缺精神,?!睖丬S夫婦說,,他們既然來到藏區(qū),就要把全部的愛給予藏區(qū)的孩子。2014年,,湯恒躍成為江蘇省首批援藏教師,,遠赴拉薩江蘇實驗中學任教。援教一年期滿,,一個個挽留的目光,,讓他決定在西藏繼續(xù)留任。一個月后,,同為教師的妻子吳玲,,也追隨丈夫來到西藏支教?!白鳛樵亟處?,應時刻銘記著自己肩上的使命,像一盞燈,,照亮別人,,點燃希望?!?/p>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記者陳澤國 楊文)“中國網事·感動2019”一季度網絡感動人物評選結果19日揭曉,。獲獎者來自不同地區(qū),,從事著不同職業(yè),卻都用愛與善書寫著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中國網事·感動2019”二季度網絡感動人物評選結果近日揭曉,。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yè),作為平凡人,,他們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點亮自己,,照亮他人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劉亞麗)“一德立而百善從之”,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經過環(huán)境的打磨,、時間的積淀,、歲月的升華及一代代人的傳承,已匯聚成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我們堅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