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0月21日電 題:換得秋實一夏花——追記基層青年紀檢監(jiān)察干部李夏
新華社記者王正忠,、陳諾,、水金辰
十月的荊州小鎮(zhèn),,陣陣秋風吹黃了漫山遍野的核桃樹,,家家戶戶的竹簸箕里堆滿了“金果子”,。
收下來的第一茬核桃,,村民胡秀琴用籃子裝著送到了130公里外的黃山市,“你說想看‘開桿’,,想陪我們打核桃,,可你……”在一方新墓前,她泣不成聲,。這里長眠著她的朋友——荊州鄉(xiāng)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今年8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泥石流過后,,他倒在抗災(zāi)搶險的路上,,年僅33歲。
一次次放棄回城的機會,,一次次向著最偏遠的深山“逆行”,,8年來,李夏在鄉(xiāng)野基層磨煉自己,,在百姓中間奉獻青春,。從“穿涼鞋怕沙子硌腳”的城里后生成長為“光著腳走田頭”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他用韶華書寫了新時代青年干部奮斗在基層的使命擔當,。
“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qū)”
如果不是一次次選擇留下,或許李夏不會走得那么匆忙,。
今年8月10日下午,,距離臺風“利奇馬”登陸中心僅300公里的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鄉(xiāng)大雨如注。這本是個周六,,李夏已經(jīng)答應(yīng)妻子回家,。
然而,險情終究讓李夏放心不下,。山洪涌進敬老院,,李夏和同事蹚著水,扶五保老人撤離到高處,;路遇塌方道路受阻,,他們徒手搬運碎石,為救援車輛開路;看到一對母子往塌方地段走,,他們又轉(zhuǎn)頭護送他們,。短短一小時,17位村民在他和同事幫助下轉(zhuǎn)危為安,。
就在他們向著下一處險情奔走的路上,,接連三股泥石流突然從道路一側(cè)的山上沖下來,泥沙夾雜著樹木沖倒了圍墻,、涼亭,,卷走了隊伍后頭的李夏。
“李夏,!李夏,!李夏!”
原標題:飽眼福享口福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這些活動你都能參與,!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李夏/攝)央視網(wǎng)消息(記者王甲鑄唐詩穎)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于5月15日在北京隆重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