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28日電 題:為了一份踏勘報告,,工程師失聯(lián)近四個月
新華社記者 惠小勇、胡旭
“失聯(lián)近四個月,?我們不知道啊,。”父親余炯去世后好幾年,,因為他一個學生偶然說起,,大女兒余曉蓉才知道父親當年在川藏線上踏勘失聯(lián)的往事,“這么多年,,他從來沒有提起過,。”
解放前,,余炯就是公路方面的專家,。1950年修建川藏公路,他主動請纓前去,。對于父親在藏區(qū)的工作,,當時只有4歲的余曉蓉沒有多少印象,只記得一年最多能見到父親一回,。
后來父親調(diào)回內(nèi)地工作,,相處越久,余曉蓉越知道,,父親一生,,最艱苦的是在川藏線上,最驕傲的也是在川藏線上,。
“我們在修建川藏公路時,,連一份詳盡的西藏地圖都沒有,更沒有水文,、地質(zhì),、地震等資料?!睍r任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的穰明德在一篇回憶錄中說,,甚至有外國公路權(quán)威斷言,中國人在西藏高原上修路注定要失敗,。
1952年秋,,川藏公路快要修到昌都時,,面臨選線的困難。工程師余炯帶領(lǐng)一支小隊,,踏勘昌都至拉薩間的路線,。為尋找捷徑,他們翻越62座山峰,,蹚過600多條大小河流,,勘測出3200多公里的比較線,歷時1年零4個月,,來回走了5000多公里,。
“在沒路的地方修路,踏勘定線是第一步,,然后才是測繪,、設(shè)計和施工?!爆F(xiàn)年86歲,、當時在康藏公路前線擔任測設(shè)員的呂寧子老人回憶說,那時的踏勘隊背著糌粑,、帳篷,,帶著羅盤、計步器等最簡易的工具,,一頭扎進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為開路者開路”。
由于山高,、路險,、林密,又沒有通訊工具,,余炯帶領(lǐng)的隊伍和筑路司令部失去聯(lián)絡(luò)近四個月,。
當完成任務(wù)回到司令部時,一個個衣衫破爛,、滿頭長發(fā),、胡須滿腮、面黃肌瘦,。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參謀長陳明義收下他們的踏勘報告,,緊緊握著他們的手,凝視著他們歷盡艱辛的面容,。
穰明德的回憶錄說,,在整個川藏線,像這樣的踏勘隊伍共有10多支,他們總共翻越了200多座大山,,徒步行程1萬多公里,,提出了7條比較線,收集,、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并計算出許多原始數(shù)據(jù),,為選擇最佳線路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jù)。
“父親不是那種話多的人,,從不講他自己,只有談到公路才說個不停,?!庇鄷匀卣f,這幾年,,她和兩個妹妹拜訪了一些圖書室和檔案館,,一點一滴搜尋和父親相關(guān)的文獻,包括一本名為《昌拉段踏勘紀行》的手稿,。
余曉蓉說,,她們想以此了解更多父親在川藏線上的故事,并講給后人們聽,,讓父輩那種吃苦耐勞,、甘當路石的精神一代代傳揚下去。
找到山東失聯(lián)女生 “山東23歲女孩失聯(lián)6天”的消息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目前事情了新的進展,。失聯(lián)女生楊奕珊已被找到
貴州滑坡致20死 7月23日21時20分許,,貴州省水城縣雞場鎮(zhèn)坪地村岔溝組發(fā)生山體滑坡,。截至26日8時許,已致20人遇難,,25人失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