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1月6日電? 題:敢嘗鮮 愛學習 懂市場—“新農人”塑造農民新形象
新華社記者林超,、周勉,、王建
豐收時節(jié),記者看到一群群“80后”“90后”活躍在田間地頭,,他們愛西裝,,也愛運動潮牌;愛學新知識,,也敢用新技術,;會規(guī)劃懂法律,還懂市場營銷……人們對農民“種地不讀書,,保守又封閉”的刻板印象,,正因這群“新農人”悄然改變。
身高1米85,,結實壯碩,,膚色黝黑,暴露了陳穎8年農民生涯,;但一張愛笑的娃娃臉,,一身運動潮牌,又體現(xiàn)了他“90后”的年齡,。
2011年,,陳穎大學畢業(yè)返鄉(xiāng),回到了老家福州市長樂區(qū)江田鎮(zhèn)江田村,,跟著父親陳國平種地,。那一年,老陳已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水稻,、土豆、蔬菜種了1000多畝,。
漸漸地,,陳穎發(fā)現(xiàn)父親種地有點兒落伍,。“原來種土豆用的是平衡肥,,氮磷鉀含量都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土豆愛鉀肥,否則光長葉子不長莖,?!标惙f把想法告訴父親,老陳卻不屑一顧,。
陳穎理解父親的固執(zhí),,但他還是堅持要了幾畝地給他“做試驗”。和父親種的土豆相比,,陳穎這塊地除了用上了新化肥,,其他啥都一樣。
豐收之際,,兩塊地從地面上看沒啥差別,,但挖起土豆一看,一畝地差了1000多斤,。陳國平笑著說:“現(xiàn)在服氣了,,種地還是得靠科學?!?/p>
黑龍江省北安市城郊鄉(xiāng)革命村,,濃眉大眼的“80后”農民李富強今年36歲,卻已是種了18年地的“老把式”,,但相對父輩,,他又是個“新潮兒”,更加重視綠色發(fā)展理念,。
“父親那一輩,,增產(chǎn)靠多施化肥,滅蟲靠多打藥,?!崩罡粡娬f。近兩年,,李富強開始注重向品質,、市場要效益,發(fā)展綠色有機水稻,,化肥,、農藥少了,品質提升了,,賺得更多了,。
今年54歲的周玉高現(xiàn)在是重慶忠縣高鵬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的負責人。1986年,,退伍的周玉高到原忠縣種子公司從事農作物良種繁育工作,,與農業(yè)結下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