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1月8日電 題:偉大的預演 壯麗的征程——從瑞金建政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新華社記者劉健,、李興文、高皓亮,、郭強
歷史在這里回響,偉業(yè)在這里啟航。
走進江西瑞金葉坪謝家祠堂,,仿佛推開了一扇厚重歷史的大門。
1931年11月7日,,剛滿10歲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這里宣告成立嶄新的國家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首次以國家形態(tài)登上中國政治的舞臺,開始治國安民的偉大預演,。
在這里,,共產(chǎn)黨人設立了外交、軍事,、財政,、土地、勞動等九部一局,,今天的50多個中央機關和國家部委從這里走來,。
在這里,共產(chǎn)黨人頒布了自己的第一部憲法大綱,,制定了選舉法,、勞動法等上百部法律法令。
在這里,,共產(chǎn)黨人開展了政權建設,、經(jīng)濟建設、文化建設,,發(fā)行貨幣,、興辦學校、懲治腐敗……
從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預演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始終不變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理念,,不斷延展的是為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壯麗征程。
改天換地:讓人民當家做主
瑞金郊外,,謝家祠堂內(nèi)一臺座鐘定格在下午3時,。
88年前,,當指針指向這一刻,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勞苦大眾和紅軍代表走進這里,,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當晚,數(shù)萬群眾提燈演戲,,施放焰火,,發(fā)表演說,歡慶全國性紅色政權的建立,。
這一新生政權在憲法大綱中明確,,蘇維埃全部政權是屬于工人、農(nóng)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的,。
人民當家做主,是中國共產(chǎn)黨矢志不渝的追求——
村里直接選鄉(xiāng)代表,,鄉(xiāng)代表選區(qū)代表,,不識字的用“豆選”……80多年前,中央蘇區(qū)實行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制度,,使蘇維埃成為工農(nóng)勞苦群眾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機關,。
瑞金,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發(fā)源地,。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瑞金市萬年青水泥公司職工黃文生說:“工農(nóng)群眾登上國家議政殿堂,正是從這里開始,?!?/p>
“人”字當先,“民”字為重,,“人民”政權奠定為民本色——
500余平方米的謝家祠堂,,“裝”下整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腦機關。一張木桌,、一把木椅、一張木床,,幾塊木板隔成的小屋,,就是今天一個國家部委最初辦公的地方,。
一個個冠以“人民”稱號的“部委”,,造就當時精干的政府,興建列寧小學3199所,;興修水利,,墾荒造林,,修橋筑路……
黨史專家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新中國成立前的一次預演,?!斑@個政權已具備新中國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地方是相似的,?!比鸾鹗形h史辦主任劉前華說。
昔日紅都跡尚留,,為民本色傳千秋,。
今天走進瑞金市政務服務中心,“窗口無否決權”標語醒目,,項目審批時長由原來4個月壓縮至50個工作日,,跑一次辦結事項達477項,占總事項的87.52%,。
以人民為中心,,構筑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的“四梁八柱”——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歷史博物館,一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留存至今,,當時頒布上百部法律法令,,為保障群眾權利架梁立柱。
“謝石泉,,同意,;張?zhí)K勇,同意……”
80多年后,,葉坪村一本紅色封皮的會議記錄本,,見證今天人民當家做主的基層實踐。
年初,,村里改造600多畝農(nóng)田發(fā)展蔬菜產(chǎn)業(yè),。村支書鐘子平說,所有村民小組都開會,,在家的派代表,,不在家的打電話,“必須征得村民同意,?!?/p>
初心永恒: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
瑞金沙洲壩,紅井水清冽,,游客舀起仔細品嘗,。
幾百米外,沙洲壩村,94歲,、親眼看過紅軍挖井的楊世進說:“挖了這口井,,村民吃水就不愁了!”
清冽井水,,映照初心和民心,。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紅軍來了,,肚子能吃飽,。”瑞金市云石山鄉(xiāng)豐垅村92歲的梁文河說,,蘇區(qū)時期,,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組織耕田隊,,讓群眾吃飽飯,。
干群魚水深情,經(jīng)年越歲,、一如既往,。
又到橙黃橘綠時。望著滿樹臍橙,,豐垅村脫貧戶梁恒山感慨:“感謝幫扶干部,,幫忙申請貸款、指導技術,。40畝臍橙一年能有七八萬元收入,。”
今日贛南,,臍橙面積世界第一,、油茶面積全國第二、蔬菜通過中歐班列遠銷海外,,帶動上百萬貧困人口增收,,產(chǎn)業(yè)覆蓋率達89.75%。
利民之事,,絲發(fā)必興——
坐在自家三層半小樓里,,葉坪村59歲的謝佰林說,2012年,,在政府補助下,,家里推倒老房,蓋起小樓,。
80多年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提出,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chǎn)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
80多年后,,隨著2012年《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振興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和精準扶貧的實施,群眾住房難,、喝水難,、行路難等問題基本解決。
贛州市委黨史辦主任胡日旺說,,從蘇區(qū)時期幫群眾蓋房到今天贛南300多萬農(nóng)民告別土坯房,,民生優(yōu)先的理念一脈相承。
發(fā)展為要,,惠民為先——
瑞金沙洲壩七堡村,,一座祠堂歷經(jīng)歲月滄桑。
80多年前,,這里是紅軍中央被服廠,,最多時有100多臺縫紉機、700多名工人,。
被服廠5公里外,,瑞金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內(nèi),研發(fā)AI機器人的智佳科技,、生產(chǎn)LED燈具的得邦照明,、制造新能源汽車的鑫瑞汽車等大批企業(yè)入駐。
“家門口就業(yè)機會多了,?!痹谥羌芽萍脊ぷ鞯睦钊饘幗衲甏髮W畢業(yè)回鄉(xiāng)就業(yè),月收入五六千元,。
民心所向:以百姓心為心
“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循著八個遒勁大字,走近瑞金紅軍烈士紀念塔,。
在這里,,處處能感受到為信仰犧牲的磅礴力量——
“烈”字重千鈞。
講解員鄧張姍說,,今天的“紅軍烈士紀念塔”7個大字,,“烈”字是當年原物。紅軍長征后,,敵人毀塔,,一位大娘冒死把殘存“烈”字的石塊藏在家中,,新中國成立后重修時捐出。大娘的小兒子參加紅軍犧牲,,老人見到烈字就像見到了孩子,。
有史為證,當年贛南蘇區(qū)240萬人口有33萬人參加紅軍,,60萬人支前作戰(zhàn),。長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以上贛南籍戰(zhàn)士倒下,。
血總是熱的,,一如80多年前無數(shù)先烈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而犧牲,后來者把熱血灑在脫貧戰(zhàn)場上,。
一年前農(nóng)歷小年,,瑞金市稅務局扶貧干部廖德熙倒地昏迷,再沒醒來,;2018年5月,,會昌縣小密鄉(xiāng)干部鐘永春在扶貧路上遭遇車禍,生命定格在25歲……
在這里,,流傳著以優(yōu)良作風贏得民心的故事——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歷史博物館,,一本80多年前蘇區(qū)干部主動交食宿費的記賬簿引人駐足。
80多年后,,瑞金賓館,,瑞金市委接待辦干部許秀楨拿出一沓就餐票據(jù),干部出差下鄉(xiāng)按規(guī)定繳納伙食費的信息一目了然,。
從蘇區(qū)時期禁止“公馬私騎”到今天禁止公車私用,,從“每月點洋蠟燭超過30包”被通報,到反對“舌尖上的浪費”……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在這里,,見證一個政黨刮骨療毒、自我革新的非凡勇氣——
1932年,,瑞金,。一聲槍響,振聾發(fā)聵,。
曾擔任瑞金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的謝步陞,,因貪污打土豪所得財物等原因,被判處死刑,。
人民對腐敗深惡痛絕,,黨與腐敗水火不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劉前華說,變化彰顯決心,,更贏得民心,。
歲月遞嬗,翻天覆地,。
80多年前,美國記者斯諾談到瑞金建政時感慨:“在沒有港口,,沒有碼頭,,沒有鐵路的山林里建立起一個共和國,這是建國中的奇跡,!”
民心所向,,勝之所往。
從瑞金建政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歷史證明,,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是人民的主心骨,人民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