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1月12日電? 題:山鄉(xiāng)有了新的“精氣神”——秦巴山區(qū)重慶城口縣“智志雙扶”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松,、趙宇飛
秦巴山區(qū)深處的重慶城口縣龍?zhí)镟l(xiāng)倉房村,,“與世隔絕”曾是它的代名詞。漢江支流仁河將茶坪山“切出”一道600多米深的“口子”,,使距城口縣城不到七公里的倉房村交通閉塞,,連騾馬都難通行。
近些年,,倉房村脫貧邁出了大步,,一條條公路延伸進村、一棟棟新房拔地而起……散居在深山峽谷之間的村民也煥發(fā)出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熱情:“在扶貧路上,,政府幫我們一把,,我們自己也要有志氣,加油努力干,?!?/p>
在倉房村,教育落后一直是村民心中之痛,?!吧弦惠吶顺詨蛄藳]知識的苦,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讀書成才,?!?/p>
王良興在村里名氣很大,。最近幾年,王家三個娃先后考上重慶師范大學和四川農業(yè)大學等高校,,成為村里讀書“最得行”的家庭,。但一個貧困家庭要供出3個大學生,要付出怎樣的辛酸,,只有自己清楚,。為了掙夠孩子的讀書錢,王良興曾以燒炭為業(yè),。
“上山打窯、燒炭,,要從9月份一直干到來年2月,。”王良興說,,一過10月,,山上下雪,氣溫降到零下10多度,,趟著齊腰深的雪還要拖著一捆捆柴連滾帶爬往前趕,。其余的日子里,還要上山采中藥材……只要能掙錢,,啥子事都干,。
“有時我想把心一橫,干脆讓娃娃出去打工算了,。但看著他們苦巴巴想讀書的眼神,,又舍不得了。只好不停給自己打氣:再難也不能耽誤了娃,!”
“讓娃讀書,,苦上一陣子,好過一輩子”,??恐议L苦干、學生苦讀,、政府支持,,這個偏遠的山鄉(xiāng)有了新的“精氣神”。龍?zhí)镟l(xiāng)政府提供的一組數(shù)字讓人印象深刻:1997年時倉房村出的大學生為0人,、高中生5人,、初中生19人,到了2017年,,這三組數(shù)字已分別達到27人,、46人,、177人。倉房村正在變成“育人村”,。
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廣西深度貧困縣和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全縣“九山半水半分田”,,交通不便,,生存環(huán)境較為惡劣,是廣西脫貧攻堅工作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