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研究生畢業(yè)的她考取選調生,到鄉(xiāng)政府就職20天后便被派到泉發(fā)村駐村。駐村兩年多,,宋冰除了幾次外出培訓外,幾乎每天都在村里忙碌,,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就像長在這里了一樣”,。
據(jù)貴州省委組織部、貴州扶貧辦統(tǒng)計,,截至12月中旬,,貴州省共有8848名第一書記和3.68萬名駐村干部在精準扶貧一線帶頭攻城拔寨。
按照中央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安排,,2019年,東部9城市選派311名掛職扶貧干部和2093名專業(yè)技術人才,,前來貴州結對幫扶,。在威寧九中,記者找到了來自廣州市番禺區(qū)的青年物理老師祝聲彥,,他是今年2月份來到威寧九中幫扶,。在辦公室,他一股腦搬出他的“寶貝”——利用課余時間制作的螺絲陀螺,、氣弓箭,。今年他策劃了全校第一屆科技運動會,這些寓物理知識于其中的“好玩”物件,,大受學生歡迎,。
為民斬“窮根”——“你是否真心幫扶,老百姓看得一清二楚”
2018年3月,,由于幫扶兩年的木梓嶺村已脫貧,,侯元軍被調到相鄰的紅星村扶貧。走的那天,木梓嶺村民自發(fā)放起了鞭炮,,送到兩村交界處,。
侯元軍學的是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為了幫助村民發(fā)展產業(yè),,他將老丈人家的耕田機借來放在木梓嶺,,免費為各家耕田犁地。為了便于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他買了輛二手小型皮卡車,,也成了村里免費運輸車和“急救車”,幾次夜里村中有人突發(fā)疾病,,都是他第一時間開車將病人送至醫(yī)院,。
追訪中記者得知,在紅星村駐村扶貧期間,,侯元軍用自己的名義從銀行三次貸款共計26萬元,,幫助全村脫貧,幫助貧困戶解難,。
第一次是2018年6月,,紅星村發(fā)展金銀草、牛,、雞三項產業(yè),,一時缺少資金20萬元,侯元軍便貸款20萬元給補上了,;第二次,,去年8月,貧困戶田江雨在耕田時腳受傷,,造成粉碎性骨折急需用錢,,侯元軍貸款4萬元幫助他;第三次,,今年易地搬遷到銅仁市的田江雨想做快遞代領生意,,需要2萬元押金,再次想起了侯元軍,,侯元軍二話沒說又去銀行貸款給了他,。
飽嘗貧困之苦的村民們,,用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辟了新天地,。何正英說,依靠外出務工,、牛羊養(yǎng)殖,,咀頭村在2018年末摘掉了貧困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