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2月26日電 題:干部去哪兒了?——貴州干部大規(guī)模下沉脫貧攻堅一線紀實
新華社記者段羨菊,、劉智強,、崔曉強
辦公樓上班人數(shù)減少,單位停車場的車位不再緊張,,機關食堂因為光顧者驟減,、運轉出現(xiàn)困難……這種普遍性的現(xiàn)象,正持續(xù)在貴州眾多縣,、區(qū)機關呈現(xiàn),。
干部去哪里了?從深秋到隆冬,,記者在貴州大山里一路追訪,。
干部去一線——“我們盡銳出戰(zhàn)、幾乎可說是全員出動”
武陵山主峰梵凈山的北部,,烏江即將流出貴州之地是貴州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屬于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今年3月開始,,這個縣的縣直機關大量干部不見人影了,,承包縣委機關食堂的老板“跑”了3個,。
早餐時間,記者發(fā)現(xiàn)正在用餐的干部只有寥寥幾人,。食堂承包人田勇軍迎了上來,,嘆了口氣:“每天用餐的人數(shù)少了一大半,營業(yè)額也減少了一半以上,?!睘榱斯?jié)省開支,田勇軍還解雇了兩名食堂員工,。正在用餐的一名干部仰起頭補了一句:“以前來得遲就可能沒飯了,。”
趕到沿河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記者跟隨副局長田永興進入一間門牌號為604的辦公室,,推開門后一片黑乎乎,按下電燈開關,,屋內空空蕩蕩,,原來有8個人辦公,現(xiàn)在只剩一個留守,,當天在外出公干,。
在沿河縣畜牧獸醫(yī)局,記者得知有一個干部除了偶爾過來報賬外,,四年都沒在機關辦公,。乃至于中間搬遷一次辦公樓后,辦公桌也沒給他留,。“等他結束任務回來后再做安排吧,!”局長何飛有點不好意思。
苗嶺深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工作日,縣委,、縣政府辦公大樓空空蕩蕩,。除少部分留守值班人員,很多辦公室門都鎖了,。
麻山腹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郊納鎮(zhèn)?!班l(xiāng)鎮(zhèn)?;?,吃住在村”,今年8月,,鎮(zhèn)干部接到了這樣的“動員令”:74名在編鄉(xiāng)鎮(zhèn)干部,,除黨政辦、扶貧辦等股室留23名保運轉外,,其他全部“轉崗”“走人”。
干部到哪里去了,?到一線去扶貧攻堅了,。
貴州是2014年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最多的省。全省共有66個扶貧開發(fā)重點縣,,截至2018年底已脫貧出列33個,,預計今年和明年分別有24個和9個貧困縣脫貧出列。隨著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倒計時的來臨,,貴州大地決勝決戰(zhàn)氛圍越發(fā)濃厚,。尤其是剩余沖刺脫貧出列的縣,在整合統(tǒng)籌人力資源,、保持工作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干部下沉力度步步加大。
12月17日,,旌旗揮動,,沿河縣召開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全縣目前429個村都駐有幫扶工作隊,??h直、鄉(xiāng)村兩級干部今年3月下沉30%,,8月下沉70%,,12月下沉90%——其中2000余人長期駐村、3000余人每周兩天到村里幫扶,。
劍河縣所有人力,、物力、財力向脫貧攻堅一線“下沉”,。全縣301個村劃分為1570個網(wǎng)格,,先后抽派2194名干部下沉到各村組擔任網(wǎng)格員。以縣委宣傳部為例,,部里一共有17個人,,除辦公室主任和財務兩人“留守”外,其他人員全部下鄉(xiāng)扶貧,?!拔覀儽M銳出戰(zhàn),、幾乎可說是全員出動?!笨h委宣傳部部長胡朝庭說,。
六盤水市水城縣的縣、鄉(xiāng)兩級干部下沉比例超過63%,。其中縣直干部3056人駐村實行“輪戰(zhàn)”,,每三個月輪換一次,每期下派三分之一,。鄉(xiāng)鎮(zhèn)一級則90%下沉到村,。
銅仁市石阡縣2019年初已“減貧摘帽”,如今仍然保持摘帽前縣級指揮部,、鄉(xiāng)鎮(zhèn)前線指揮部,、村級駐村工作隊、組尖刀班四級作戰(zhàn)體系不變,、幫扶力量不減,。目前,共有駐村第一書記174人,、駐村干部354人,、脫產(chǎn)結對幫扶干部1054人。
一線“追”干部——“我就像長在這里了一樣”
干部在干什么,?記者踏上追訪路途,。
后坪鄉(xiāng)是沿河縣最偏遠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路上需要穿過重慶兩個縣,,跨越烏江,,翻越數(shù)重大山。記者趕到下壩村小龍蝦養(yǎng)殖基地時,,雖天氣寒冷,,基地卻熱火朝天。小龍蝦育苗大棚已見雛形,,幾名駐村干部正幫忙搭建、焊接,,記者從中找到了從縣農(nóng)業(yè)局下派的青年駐村干部趙軍,。
趙軍說,由于離重慶市場較近,,養(yǎng)殖環(huán)境好,,后坪鄉(xiāng)養(yǎng)殖的小龍蝦賣得火,已帶動220戶貧困戶增收,。馬上迎來育苗時節(jié),,為了防止蝦苗凍死,,他們正趕著搭建大棚。趙軍已經(jīng)駐村8個月,,每個月至少在村里22天,。
侯元軍就是沿河縣畜牧獸醫(yī)局那個因長期駐村,以致辦公桌都沒給他留的干部,。他在局里的崗位是辦公室主任,,在村的崗位是第一書記。記者趕到官舟鎮(zhèn)紅星村找他時,,得知他回城去看病了,。
記者掉頭進城找到他家時,丈母娘抱著侯元軍的剛出生嗷嗷待哺的二胎女兒,,他本人正準備去醫(yī)院看望生產(chǎn)不久,、還在住院的妻子張紅艷,之后就要下村,。駐村時侯元軍肚子疼了幾個月沒當回事,,直到疼到起不來床,他這才去了醫(yī)院,,被診斷為腎結石,。想到村里脫貧的事等著,他決定不住院手術,,保守治療,。
斜掛著駐村常用的軍用水壺,侯元軍趕到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由于床位緊張,,他妻子只能躺在走廊過道的病床上。侯元軍摸了摸妻子的額頭:“嗯,,沒那么燙了,。”一瞬間,,張紅艷紅了眼眶,。“村里扶貧任務重,,我今天得趕回去,,你保重?!睆埣t艷點點頭,。侯元軍轉身囑咐了特意從上海請來照顧妻子的妻妹后,下樓趕往村里,。
畢節(jié)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平均海拔2200米,,常年大霧彌漫。沿著盤旋陡峭的新修水泥路,,記者來到石門鄉(xiāng)泉發(fā)村,,大霧中找到了青年女鄉(xiāng)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宋冰,。剛從地里回來的她,,鞋子上沾滿了泥巴。埋在地里的中藥材草烏即將收獲,,為預防“賣難”,、提高種植利潤,她爭取了上級項目支持,,正在籌辦簡易的中藥材加工廠,。
2017年,,研究生畢業(yè)的她考取選調生,到鄉(xiāng)政府就職20天后便被派到泉發(fā)村駐村,。駐村兩年多,,宋冰除了幾次外出培訓外,幾乎每天都在村里忙碌,,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就像長在這里了一樣”,。
據(jù)貴州省委組織部、貴州扶貧辦統(tǒng)計,,截至12月中旬,,貴州省共有8848名第一書記和3.68萬名駐村干部在精準扶貧一線帶頭攻城拔寨。
按照中央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安排,,2019年,,東部9城市選派311名掛職扶貧干部和2093名專業(yè)技術人才,前來貴州結對幫扶,。在威寧九中,,記者找到了來自廣州市番禺區(qū)的青年物理老師祝聲彥,他是今年2月份來到威寧九中幫扶,。在辦公室,他一股腦搬出他的“寶貝”——利用課余時間制作的螺絲陀螺,、氣弓箭,。今年他策劃了全校第一屆科技運動會,,這些寓物理知識于其中的“好玩”物件,大受學生歡迎,。
為民斬“窮根”——“你是否真心幫扶,,老百姓看得一清二楚”
2018年3月,由于幫扶兩年的木梓嶺村已脫貧,,侯元軍被調到相鄰的紅星村扶貧,。走的那天,木梓嶺村民自發(fā)放起了鞭炮,,送到兩村交界處,。
侯元軍學的是水產(chǎn)養(yǎng)殖專業(yè)。為了幫助村民發(fā)展產(chǎn)業(yè),,他將老丈人家的耕田機借來放在木梓嶺,,免費為各家耕田犁地。為了便于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他買了輛二手小型皮卡車,,也成了村里免費運輸車和“急救車”,幾次夜里村中有人突發(fā)疾病,,都是他第一時間開車將病人送至醫(yī)院,。
追訪中記者得知,在紅星村駐村扶貧期間,,侯元軍用自己的名義從銀行三次貸款共計26萬元,,幫助全村脫貧,幫助貧困戶解難,。
第一次是2018年6月,,紅星村發(fā)展金銀草、牛,、雞三項產(chǎn)業(yè),,一時缺少資金20萬元,侯元軍便貸款20萬元給補上了,;第二次,,去年8月,貧困戶田江雨在耕田時腳受傷,,造成粉碎性骨折急需用錢,,侯元軍貸款4萬元幫助他;第三次,,今年易地搬遷到銅仁市的田江雨想做快遞代領生意,,需要2萬元押金,再次想起了侯元軍,侯元軍二話沒說又去銀行貸款給了他,。
已脫貧的田東芬向記者稱贊侯元軍:“這個人值得打滿分,!每家每戶,他都會用全力去幫助,?!?/p>
威寧縣石門鄉(xiāng),陰雨連綿,,這讓宋冰感到有些焦躁,,她正在盤算到底哪一天召集村民采摘草烏。受石漠化土地和大霧限制,,很多作物在泉發(fā)村難以生長,,只能種玉米、土豆,,“窮根”難除,。宋冰號召村民種過核桃,失敗后她愧疚不安,。后來她請來農(nóng)業(yè)專家,,開展試種后確證草烏非常適合種植。
“如果市場穩(wěn)定,,現(xiàn)在種植一年草烏的收益相當于過去種10年的玉米,。去年有一貧困戶在種下草烏后,有各種擔心,,總是質問我行不行,,最后,他家不足一畝地的草烏,,賣了13000多元,。”宋冰自言駐村經(jīng)歷了“語言關”“思想關”和“感情關”,,“跟老百姓說慣了方言,,我現(xiàn)在說普通話反倒舌頭打結”。
在大山里的威寧縣新發(fā)鄉(xiāng),,記者找到了從畢節(jié)市政府辦下派駐村的李大奎,。他身著一件黑色棉襖,皮膚曬得黝黑,,沉默,,少言。然而,,當記者跟著他來到所駐扎松發(fā)村時,,他就像變了一個人,。在山坡上和農(nóng)房間快步如飛,介紹脫貧進展滔滔不絕,。
接連帶領兩個村脫貧后,,今年6月底,松發(fā)村這塊“硬骨頭”交到了他手上,。這是“一個極難攻克又必須攻克的貧困堡壘”,如松山組50戶農(nóng)戶只有2戶有廁所,。不到半年,,他帶隊交出成績單:發(fā)展貧困戶養(yǎng)牛74頭、養(yǎng)蜂99群,;99戶貧困戶中已落實就業(yè)142人,;2名輟學生已追返入學;37戶居住危房的貧困戶,,房屋改造主體全部完工……
看到李大奎來了,,已計劃申請脫貧的中年彝族農(nóng)民陸忠成就像碰見熟人、親人,?!袄侠顏砦覀兇?個月,村里的變化太大了,?!边^去在福建打工、因工傷斷掉一節(jié)手指的他,,把記者帶到山坡上看他栽種的1畝多蜂糖李,。“脫貧政策這么好,,我下決心不再外出,,在家安心種養(yǎng),同時照顧孩子讀書,?!?/p>
“你是否真心幫扶,老百姓看得一清二楚,?!崩畲罂f,這是自己駐村4年的最大感受,。
“舍家”為脫貧——“我們對不起父母,、妻兒,但對得起脫貧攻堅事業(yè)”
因為屢次出手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侯元軍在一些人眼里家庭條件“富?!?。
記者到縣城找到他家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他家住在露天農(nóng)貿市場旁邊的一棟廉租房的八樓,,面積只有53平方米,多幾個人走動就顯局促,。屋里沒有像樣家具,,電視機柜是他自己用幾塊木板組裝的。他不好意思地說,,妻子這些年因為照顧孩子,、支持他駐村扶貧,一直沒有上班,,家里就全靠自己的收入,,買不起商品房,符合低收入家庭條件,,于是申報,、購買了廉租房。
侯元軍前兩次幫助貸的款,,村集體和貧困戶都已歸還,。說起這些經(jīng)歷,他語氣很淡定,?!斑@不是什么大事,駐村這么久了,,村民就像是我的親戚,,親戚之間借錢是正常的事!”
“他扶貧的責任心很強,,總怕做不好,、做不夠?!碧稍诓〈采系膹埣t艷告訴記者,,自己理解、支持丈夫侯元軍的工作,。她自己還曾多次帶大女兒一起到村里幫貧困戶收莊稼,。
宋冰所駐泉發(fā)村距離自己家100余公里,很少有機會回家,?!爸灰奶齑謇锏睦葲]有響,很多村民就會給我打電話,,問我是不是沒有在村里,?!?前段時間她回了趟家,媽媽對她說:“好不容易回一次家,,卻半夜才回來,,一大早就要走?!?/p>
記者到訪時,,全村剛剛舉行完脫貧民主評議會議,擬脫貧戶89戶,,舉手表決一致同意申請脫貧,。
宋冰說:“脫貧攻堅戰(zhàn)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我們一定要打贏這場戰(zhàn)爭,。”
今年2月,,祝聲彥來到威寧九中,,原本計劃是幫扶半年,自愿延長到一年,。今年8月底,,當回到番禺的他拖起拉桿箱,準備離家出發(fā)返回威寧,,兩歲的孩子突然說了一句:“別走,,我要爸爸?!闭f起那一刻,,祝聲彥動情落淚。
“在番禺區(qū)上課,,我要用很多時間管課堂紀律,,而在威寧九中,這些淳樸的孩子沒一個上課打瞌睡,?!睅е萍贾谱鳌皩氊悺币炎弑槿h多個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他戀戀不舍,“在威寧上課是一種享受,??吹胶⒆觽兛释R的眼神,我舍不得走,?!?/p>
提到12歲的女兒,談全村脫貧工作手舞足蹈的李大奎,,轉而有些愧疚,。因為妻子前些年也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上小學的女兒常年一人在家?!坝幸淮位丶?,看到女兒正端著鍋做飯,飯沒煮熟,,做不出蛋炒飯……”講到此處他不由紅了眼圈,。
為了勉勵女兒,李大奎有時發(fā)微信給她,,分享自己一線扶貧的故事和心得,,“讓她看看貧困村的孩子條件有多艱苦,知道自己的爸爸做的事有意義,?!弊屗浅8兄x的是,市政府辦前不久將他妻子從鄉(xiāng)里調到市里,,解決了后顧之憂,。
“脫貧攻堅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是一場偉大的戰(zhàn)爭,,是戰(zhàn)爭總要有人付出,、總要有人犧牲?!痹谙蝰v扎全鄉(xiāng)各村的下沉干部動員時,,畢節(jié)市政府辦駐新發(fā)鄉(xiāng)幫扶工作隊隊長李永喜吐露心聲,“我們對不起父母,、妻兒,,但對得起新發(fā)鄉(xiāng)四萬多各族群眾,對得起脫貧攻堅事業(yè),,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年華,。”
飽嘗貧困之苦的村民們,,用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方式,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辟了新天地,。何正英說,,依靠外出務工、牛羊養(yǎng)殖,,咀頭村在2018年末摘掉了貧困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