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疫”一線的青春身影】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書哲
“要拜年,,聊視頻,,發(fā)微信;防新冠,,宅家里,,哪也不去!”自春節(jié)至今,,江西省遂川縣戴家埔鄉(xiāng)阡陌村的村民們對村里防疫志愿者李志龍自創(chuàng)的“防疫繞口令”早已耳熟能詳,。
今年19歲的李志龍,是江西警察學院的一名大一學生,。
阡陌村是一個位于羅霄山脈腹地的深山小村莊,。大年初一,看到“阡陌村信息交流群”征集防疫志愿者的消息,,返鄉(xiāng)過寒假的李志龍立即帶頭報名:“情況緊急,,作為村民的我們應該上前!”他不僅說服了父母,,還把親姐也拉進防疫志愿者的行列,。
沒想到,值守第一天就遇到不少困難,。群山環(huán)繞的阡陌村氣溫低,、風力大,站久了難免凍得手腳發(fā)麻,;即便白天有人值守,,晚上仍有出入盲區(qū)。李志龍不但沒有退縮,,反而找到帶隊值守的村干部,,提議增加一輪晚班值守,從18點到23點,。
看到大多村民尚未意識到病毒的危害,、抗疫的艱巨復雜,李志龍將“新冠肺炎”相關知識點掰開揉碎,,自創(chuàng)客家話版“防疫順口溜”,。同時,他和3名隊友主動承擔起消毒殺菌任務,。憑借在校期間良好的體能訓練,,能輕松背起50斤的電動噴霧機的他,幽默回應質(zhì)疑者:“別看我瘦,可我有肌肉,!”
因為交通管制,,李志龍在擔任值守工作之外還開始了騎著摩托車“買買買”的代購生活:“阿公,有啥要的跟村里說,,我們會送上門,。”一個下午,,石告組70多歲的五保戶老人方達打開門,,發(fā)現(xiàn)李志龍給送來大米和食用油,感動得熱淚盈眶:“聽說不能外出,,我就開始擔心家里吃的不夠,。還好你幫忙送來,謝謝啊,,好后生,!”
穿上制服守護一方平安,是李志龍從小的夢想,。年幼時看到“阿兵哥”們回村里探親,,高大威武的軍人形象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