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該輸液了,!”
“大叔,今天精神不錯,!”
病區(qū)門口的桌子上,,放著一張張寫著醫(yī)囑信息和鼓勵話語的紙條,,字里行間蘊藏的滿是關心與溫情,這是軍隊支援湖北醫(yī)療隊醫(y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的特殊法寶之一,。
在戰(zhàn)疫一線工作一個多月了,,從剛開始身著防護服的舉步維艱,到戴著滿是霧氣的護目鏡也能熟練進行各種操作,,隊員們想盡辦法克服各種困難,,而這其中有一個難題,幾乎人人都會碰到,,那就是語言不通,。
許多年紀較大的患者說著武漢方言,醫(yī)護人員們又隔著三層防護,,這給護理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怎么辦?且看隊員們各顯神通,。
現(xiàn)場連線翻譯
徐飛與患者溝通。
86歲高齡的汪爺爺說著一口地道的武漢方言,,這讓來自西安的護士徐飛很苦惱,,加上爺爺聽力不太好,一來二去,,徐飛急出了一身汗,,爺爺也干著急沒辦法。這時,,徐飛靈機一動,,可以給爺爺?shù)募覍俅螂娫捵龇g。翻看病例查號碼,,徐飛用病區(qū)的公用手機,,給汪爺爺?shù)膬鹤訐芡穗娫挕_@招真給力,,通過“翻譯”的大聲轉(zhuǎn)述,,汪爺爺終于明白了醫(yī)囑的內(nèi)容,還簡短地和兒子報了平安,。汪爺爺開心地笑著,,豎起大拇指為徐飛的機智點贊。
常用肢體語言
藺海月與患者溝通,。
“奶奶,量體溫了,?!笨蠢钅棠虥]有反應,,護士藺海月只能抬起她的胳膊,將溫度計放進腋下,,溫度計接觸皮膚的瞬間,,奶奶打了個冷戰(zhàn)。細心的藺海月想到,,一定是剛消過毒的溫度計太涼了,,奶奶又沒有心理準備。此后,,她給患者量體溫前,,都會加一個環(huán)節(jié),伸開胳膊,,比劃一個將體溫計放入腋下的動作,。“這樣他們一下就明白了,,也好有個心理準備,。”這是她和患者溝通的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