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是跟同學一起在宿舍吃的自熱火鍋”,,25歲的山東姑娘,、廣州醫(yī)科大學研究生張素第一次沒有回家過年,“年初一一大早就參與搶救了一名腦出血的危重患者,,可惜還是沒能救回來”,,回想起當時心肺復蘇時的情景,張素至今仍然感慨萬分,。
像張素一樣沒有回家過年的學生還有許多,,一人飾多角色的他們,一邊是臨床型研究生,,要完成導師交予的課題研究任務,,一邊是規(guī)范化培訓醫(yī)師,參與醫(yī)院各個科室的臨床工作,。自1月份以來,,張素就與同學、同事一直默默沖鋒在醫(yī)院的戰(zhàn)疫陣地,,至今仍堅守在這個特殊的“戰(zhàn)場”上,。
圖為張素,。受訪者供圖
家住湖北黃岡的黃凌平是張素的研究生同學,,春節(jié)前就從父母處得知家鄉(xiāng)的疫情較為嚴重。當時,,她心中只想著上完最后一個夜班就立馬回家,,“看著長輩們在微信群里發(fā)的信息,我好幾個晚上都沒有睡好”,。
可看著鉚足干勁抗擊疫情的其他同事,,黃凌平還是退掉了火車票。1月20日,,她在朋友圈里寫下這樣一句話:“作為前線醫(yī)生,,越難越愛,。”
圖為黃凌平,。受訪者供圖
既然不能回家過年,那就全身心投入到戰(zhàn)疫一線工作上來,。正在急診科輪科的黃凌平毛遂自薦,,做起了120救護車上的“擺渡人”?!敖拥?20急救電話,,我們要立馬準備急救用品跑上救護車,并打電話給患者家屬詢問基本病情和具體位置,,確保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進行急救和轉(zhuǎn)運,。”據(jù)黃凌平回憶,,疫情期間她出診最多的一天達11次,。
今天(18日)下午,,在廣州市第46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上,鐘南山表示,,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到了如何對新冠病毒進行防控,從源頭預防,,是最古老但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