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題:復工復產要傾聽需求側的聲音
新華社記者王亞宏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有序展開,,各地生產,、流通與消費逐步恢復,,需求的聲音也變得清晰,。
需求在哪里,,復工復產的資源優(yōu)先配置就到哪里,。正是傾聽需求側的聲音組織生產,才能讓中國的口罩產量在一個月里突破了億級,,才能讓春耕備耕中種子,、化肥、飼料等農資供應齊備,,才能讓企業(yè)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中的“堵點”被打通,、“斷點”能補上,。
隨著復工復產向多個領域推進,精確掌握需求信息尤為重要:有些地方不顧行業(yè)間需求的差別,,搞一刀切式的復工復產,,帶來了一些隱患;有的行業(yè)的風險敞口不同,,受疫情沖擊的程度也不一樣,,市場需求的方向出現(xiàn)差異。
如疫情導致鋼鐵,、汽車等行業(yè)庫存上升,,而醫(yī)藥、防疫消毒用品及化工原材料等行業(yè)則需求陡增,。眼下,,一些行業(yè)去庫存是當務之急,另一些行業(yè)則需要增庫存,。不能只盯著復工復產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更要看能否滿足“有效需求”,。
“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吻合是檢驗復工復產成色的一個重要標準。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每一小時,、每一度電、每一筆資金都是寶貴的,。復工復產也需要根據(jù)市場需求精準施策,,避免粗放推進,最大限度地減少冗員的聚集,、物資的浪費和資金的空轉,,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為以后經濟轉暖進一步夯實基礎,。
要傾聽需求側的聲音,,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將以前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將疫情防控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這樣一來,疫情沖擊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需求側的聲音卻在復工復產的樂章中更加嘹亮,。
?
央視網(wǎng)消息: 明天(4月4日)就是清明假期了,,鐵路部門調度運力,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清明期間,,長三角鐵路、南昌鐵路,、沈陽鐵路客流回升